先说大方向,在乌俄战争影响,能源价格高企,高通胀的局面下,目前锂价高企是无法改变的现状,国内锂资源供需错配是国情。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出台锂相关政策,而我国大部分锂要靠进口,很难通过行政等手段来控制锂价。只有政府部门和有关协会正通过各项政策引导来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加大在锂矿资源开采上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盐湖开发企业加大原卤提锂比例,突破钾镁产量的限制。云母开发企业要加大尾矿资源化利用的力度等等方式来改变供需矛盾。
而盐湖作为一国企,讲ZZ是首要的,自然需要响应号召,果断积极扩产没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扩产,对于科达而言,并不是必须的。首先科达没钱,别忘了,之前才推出了定增,现在哪里还有资本陪盐湖玩70亿(盐湖自己之前的债务屁股没擦干净,其实钱也紧张,需要大量银行贷款,算上利息,投资会达到80亿以上)的大投资。所以说不见得就是盐湖背信弃义,科达自己也有身单力薄的现实。
从大局出发,当初盐湖破产重整,科达介入蓝科锂业,到目前这本身就是国企民企合作的典范。盐湖出加肥尾矿卤水的资源且控股,科达出技术,最终赶上了锂价红利,最终实现了双赢。为什么总要阴谋论到踢开蓝科锂业?有必要么?至少3年内蓝科都是双方共赢的肥羊,这个钱科达想挣,盐湖更想挣。
至于16年盐湖和比亚迪合作,引入巨头本身也是当地国资委的大算盘,能不能成是企业的的实力说了算,自然也不能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
科达,蓝科,盐湖三者的合作符合各方利益。盐湖的扩产不能简单的阴谋论小人论。扩产的技术来源在哪里?盐湖自己也提了蓝科。那么会不会花钱买技术,或者蓝科技术性小比例入股?如果盐湖真有其他技术,比亚迪项目也不会拖这么久。如果找其他技术,不如找蓝科,毕竟盐湖还占大头,花的成本最少。
所以,到底是多大的利空?市场冷静下来,相信会有最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