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恒生电子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恒生电子(sh600570)>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内蒙古股友

“拆分”蚂蚁金服:让金融的归金融

很少有公司能像阿里一样能如此迅速地应对监管。2010年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必须纯内资企业才能拿牌照,马云便迅速地搞定了软银,以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将支付宝变成了一家内资企业。当2017年互联网金融整治大潮下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和花呗被监管质疑杠杆太高时,蚂蚁金服迅速的通过增资和联合放贷的调整满足了监管要求实现了业务的连续。所以当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仅仅四天,蚂蚁金服便如以前一样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反应:7月28日,《中国企业家》发出封面万字长文《蚂蚁不想成为大象》。如同其近期一贯的表态,蚂蚁金服向外透露,“从来就是家技术公司,不是金融公司”。对于“一家技术公司为什么要拿那么多金融牌照呢?”这样的问题,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的解释是,“这是没办法的事,你一个新来的,要开放技术能力,谁信你呢?只有经过足够周期的检验,大家才能认你。但最初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肯合作,不跟牌照公司合作,或者自己拿牌照,又能怎么做呢?”“后面只要能不拿牌照的都不拿,这在我们内部很明确的。”黄浩甚至表示。在这篇长文中,蚂蚁金服核心业务高管——董事长井贤栋、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总裁兼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副总裁兼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等众多高管悉数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集体对外发声。这在蚂蚁金服发展历史上,近乎罕见。在这篇文章发出仅仅两天后,7月30日,彭博社报道,蚂蚁金服计划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以此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蚂蚁金服将由此被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两个公司之下。持有小贷、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的相关业务,划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旗下。金融云、风险管理等科技业务将保留在蚂蚁金服体内。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或许这就是蚂蚁金服,这家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对于新监管要求给出的回复,一如既往的迅猛。金融风险在集聚2018年11月2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将金融控股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机构在开展本行业主营业务的同时,投资或设立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形成综合化金融集团,比如平安集团。这类金融控股集团仍然由相应的金融监管部门(证监会和银保监会)监管。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公司由于一直都处于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下,多实行并表管理,发展相对规范。另一类是,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分为大型企业集团(如中信集团)、地方金控集团(如北京金控集团)、央企金控集团(如招商局)、民营金控集团(如海航集团)以及互联网金控集团(如阿里巴巴、腾讯)5种。此类金融控股公司是本次《办法》主要监管对象。近年来,众多的民营资本纷纷谋局金控集团,进行资本逐利。但在监管空白期,风险隐患也逐步暴露。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一些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存在监管真空,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隔离机制缺失,金融业风险和实业风险交叉传递。二是部分企业控制关系或受益关系复杂,风险隐蔽性强。三是缺少整体资本约束,部分集团整体缺乏能够抵御风险的真实资本。四是部分企业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损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权益。此外,部分金控公司的盲目发展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业务领域多元、资产规模庞大、组织架构复杂,实际上已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朝哪个方向吹监管的变化从来就不是空穴来风的,今年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发表《信息科技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一文,明确指出“警惕Big Tech赢者通吃”,文中的表述今日看起来指向非常明确: 网络效应的存在,“赢者通吃”会导致竞争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监管部门要防范和应对“赢者通吃”的负面影响。 “赢者通吃”会导致竞争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在中国的表现就是先抢流量再说,最早是先抢点击率,后来是抢流量、抢客户、抢份额,占了大头再说。 在支付系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最开始为了抢客户,可能会动用客户的支付资金收益去补贴产品削价;也可以倒过来,如果产品销售赚了钱,为吸引客户的备付金(从银行转移到支付系统备付金),也可以去补贴理财业务收益,让客户向其聚集。 最开始的支付行业,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给了支付宝,后来支付宝又挂了余额宝,于是就开始有争议了,余额宝里的钱究竟算支付备付金还是算存款呢?这涉及是不是银监会监管的问题。如果说算存款,就需要承担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等要求。余额宝后来又挂上了天弘基金,而天弘基金就归证监会管了。 BigTech就可以在监管部门政策中间分段选择,谁的政策对我有利就向谁靠。在动机上的问题是Fin Tech和TechFin既不想拿金融牌照,又想做金融业务,因为这是最节省成本的。 今天再以此对应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监管的意图非常明确。《办法》将市场准入作为防控风险的第一道门槛,规定金融控股公司是专门从事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和管理的企业,不得从事非金融业务,以严格隔离金融板块与实业板块,有效防止风险交叉传染。此外,未经央行批准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不得注册登记为金融控股公司,名称中也不得使用“金融控股”、“金控”、“金融集团”等字样。根据监管要求,相关机构应当在《办法》实施之日起6 个月内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得注册登记为金融控股公司,名称中也不得适用“金融控股”、“金控”、“金融集团”等字样。同时,《办法》规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应当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所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和的50%。蚂蚁金服的紧箍咒蚂蚁金服计划将持有的金融牌照相关业务划入新成立的子公司,这种架构预计能减少资本需求。蚂蚁金服母公司将保留金融云、风险管理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截至目前,蚂蚁金服旗下持有的金融牌照分别包括支付、基金、银行、保险、小贷等,其业务覆盖了8个领域,分别是信贷、银行、征信、资管、支付、保险、证券、基金。公开资料表明,作为起步于支付宝的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金服于2014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由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设立的中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网商银行获银监会批复。 2015年4月份,蚂蚁金服斥资1.99亿持股数米公司60.80%的股权,控股股东由恒生电子转为蚂蚁金服,恒生电子转为第二大股东。杭州数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蚂蚁基金。 蚂蚁金服旗下国泰财险成立于2008年,原由台湾国泰人寿和台湾国泰世纪产物保险共同出资。2016年,蚂蚁金服增资8.33亿成为控股股东。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投资3家保险公司,分别是国泰产险、众安保险、信美相互保险。事实上,这几年来,蚂蚁金服一直在适应监管的变化。其旗下几大产品:支付宝、余额宝、蚂蚁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业务,都在不断地适应监管的变化,并因此而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支付宝:2019年1月,随着支付机构的备付金100%集中上缴,按照市场估计,光支付宝一家,其损失的备付金利息可能超过百亿。这也是今年以来,支付宝在市场上不断收缩在收单业务上的补贴力度,反而全力推广其自有支付工具花呗的重要原因。余额宝:2018年以来,余额宝经历了一系列的限额、限购主动调控,其规模逐步回落,2019年初的规模下降近30%。花呗、借呗:花呗和借呗曾是蚂蚁金服最赚钱的产品,但从2018年开始,其对应的两家小贷公司的ABS发行受到监管,2018年无抵押消费信贷ABS发行量较2017年出现30%的下滑。无法高杠杆发ABS,其营收利润大幅下降。2018年,蚂蚁金服已为其两家小额贷款子公司大额增资,并缩减了现金贷产品“借呗”的规模。其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也自2017年的2660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660亿元。芝麻信用:芝麻信用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民间征信工具,但随着监管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收紧,芝麻信用不能再向体系外扩展应用,其扩张速度受到严重限制。一系列的调整对于蚂蚁金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蚂蚁金服税前利润高达132亿元,2018年税前利润转为亏损约19亿元。对于上述利润变化,蚂蚁金服称,主要原因为科技投入以及对外投资。截止2018年,成立四周年的蚂蚁金服对外投资120次,涵盖金融业务37次等。手术到底怎么动?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但蚂蚁金服的成长史一直以来就是金融和科技密切结合的,拆分绝非易事。根据虎嗅APPP援引蚂蚁金服副总裁梁世栋的回复,他确认了蚂蚁金服拆分剥离金融业务这一事实,并传达出公司按照央行监管要求整改,但具体操作方案与细节并未透露。如果简单按照牌照来划分,那么属于必须持牌的业务则将在分拆之列,如小贷、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的相关业务,对应的花呗、借呗、相互宝、网商银行等持牌金融自营产品,必将划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旗下。其他业务将仍留在蚂蚁金服之下。重新回到《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控股机构之间、其所控股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客户信息、销售团队、信息技术系统、运营后台、营业场所等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据此,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集团内部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控股机构之间、其所控股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对集团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拆分对于蚂蚁金服来说,影响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其现有的估值而言。虽然,蚂蚁多位高管称,蚂蚁金服从来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但是,从营收端看,目前科技业务营收占比尚待提高。据蚂蚁金服公开披露,从收入结构看,2015年,蚂蚁金服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至34%。也就是说如果将金融业务剥离拆分,其技术服务收入是无法支撑蚂蚁金服现在超过1500美元的估值。此外,蚂蚁金服的金融与科技业务,主要融合在10亿用户超级工具——支付宝内,两部分业务融合交织在一起,如何做到有效分拆这是一个难题。”你以为,在中国的金融与科技体系里,蚂蚁金服扮演的是超人一样的角色,骄傲的,无所不能的,孤胆英雄式的,但其实它希望表达的是,友好的,非攻击性的,甚至是自我约束的。“万字长文《蚂蚁不想成为大象》最后这样写道,或许这也正是蚂蚁金服对于监管的态度。文章来源: MRPAY(来源:冷啊啊啊的财富号 2019-08-05 10:36) [点击查看原文]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19年08月05日 11:22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9004)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