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更多是一个政策性市场,那么两会之后股票如何布局?
两会的诸多关键词能否为A股带来一波行情上的“小阳春”,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回顾历史数据或许可以看出一二。
两会行情回顾:相关概念板块超额收益显著
“两会”通常是国家各项政策、产业规划和网络热词的密集发布期,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主题和概念股受此利好,往往在资本市场有所体现。
记者梳理发现,2008年以来,两会前一个月上证综指9次上涨,仅一年下跌,两会前两周、两会后一周均有3次上涨,7次下跌;两会后一个月则涨跌各占一半。
而就近5年数据来看,会议前一周上证综指表现好于其他指数。Wind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会议前一周,深证成指均为下跌状态,特别是在 2014年两会前一周大跌5.84%。中小板指在近五年内的两会前一周表现上涨态势多于下跌,创业板指则3次下跌2次上涨,上证500和中证100也分别有2次上涨和3次下跌。
而在两会期间,上证综指则在近5年内呈现两次上涨,三次下跌态势;深证成指则出现三次上涨两次下跌;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有三次上涨两次下跌。
广发证券曾对2013年以来两会召开前后两周的Wind主题指数涨跌幅进行复盘统计,发现两会前后主题指数涨幅均高达10%左右;而涨幅较高的主题多与当年两会关键词关联度较高,比如2013年两会重点关注雾霾防治问题,PM2.5、环保等主题指数超额收益显著;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等主题涨幅较高;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了人工智能,AI相关主题政策催化效应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