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万马股份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万马股份(sz002276)>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安徽股友

万马股份董事长张珊珊:充电桩的美好未来已来

如今,在各大城市的街道两旁、写字楼附近,都可以看到充电桩的存在,各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桩的辅助下补充动能,这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给资本提供了投资的空间。与此同时,新基建赋予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也开始介入布局,欲“分羹一杯”。毫无疑问,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Model 3交付是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充电桩行业的本质驱动力就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它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2010年开始就进入充电桩这个行业了。最开始国家电网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我们做的主要是充电桩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满足行业对充电桩设备层面的需求,到2014年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行业后,我们也从设备研发、制造延伸到充电站的投建、运营。”近日,万马股份(002276.SZ)董事长张珊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的时候表示,今年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被放在和5G、工业互联网一样的高度,”这是为整个新能源充电桩行业打下了强心剂,未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将会给予充电桩行业更加有力、持续的政策倾斜。” 从行业到政策,都印证着充电桩的美好未来。那么,充电桩的美好未来来了吗?明确列入“新基建”范围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底,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预计超过500万辆,2015-2020年需要新建公共和私人充电桩480万个,计划2020年全国“车桩比”基本实现1:1。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同比增长46%;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的合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0%。如今看来,距离实现“车桩比”1:1的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这也预示着充电桩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张珊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未来肯定会受到电动汽车普及程度、电池技术发展以及车辆消费群体使用习惯等多种趋势的影响。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范围。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了7大产业方向,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张珊珊表示,实际上,国家政策对于充电桩行业的重视和指引,是一直存在的。早在2012年3月,科技部制定《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为充电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首先,这说明国家对于充电桩行业的重视是持续性的,而且力量越来越强,长期利好,可以提升行业信心;其次,政策倾斜和资本注入将进一步加速充电桩相关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再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引导资本对整个行业进行长期投入。”此外,张珊珊还表示,政策与资本的协同影响,还将加速行业格局更新。“从2014年民营资本正式进入充电桩行业算起,整个行业狂奔了6年,但是随着竞争态势的逐渐深化,一些企业将会逐渐掉队,优势将逐步向头部企业转移。”另外,张珊珊提到,目前整个充电行业来说,还是处于一个持续的发展阶段,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整个行业目前处于一种竞合的状态,倒也不存在完全的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有些在全国、有些在局部市场去合作,整个行业目前更需要的是抱团取暖。”自建电站到共建发展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并非仅仅是对充电桩行业的利好,将惠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上游产业链、各大新能源主机厂、下游的网约车、分时租赁等产业都将受到非常正面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张珊珊表示。而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张珊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是推进“五化”的重要内容。“车辆的大规模电动化在国内外市场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国际车企的电动化转向,以及国内外新造车势力的逐步成熟,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行业已经突破孕育期,迈入高速成长期。”同时,智能化、网联化使得电动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承担更多超出运输工具的功能体验,发展出围绕智能电动车辆的CP(内容供应商)/SP(服务供应商)的更丰富生态圈。可以说,在这个生态圈中,充电服务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充电服务主要靠充电桩运营商来实现,其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电力差价、补贴和增值服务,其中收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是大部分运营商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张珊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作为国内上市公司,万马股份长期深耕电缆、高分子相关的电力行业,目前已经是行业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而旗下新能源品牌万马爱充布局新能源充电桩领域,本质上是万马股份在产业链上的业务延伸,无论从技术储备还是企业自身对产业的理解程度来看,都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作为民企,我们多年来一直比较注重产品的研发,尤其在一些新产品上,舍得投入,也愿意去投入,我们拥有自己的优势。经过多年布局,我们已经在全国10多座城市建设运营了以公共快充站为主的“城市快充网络”,为各大充电的电动汽车业主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未来,我们还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延展,建成一个更为完善的充电平台。”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目前最主要的难题在于盈利。张珊珊表示,万马股份原来都是自己对外投资建设电站,“现在我们适当调整了自己的节奏,毕竟充电桩运营是资产结构比较重的生意,对企业的资金和运营团队的挑战还是蛮大的,而且目前随着电动车辆普及速度加快,充电需求也快速增加,吸引了不少具备关联资源的企业和个人进入这个领域投资,寻找平台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而我们基于这些年在云平台、产品技术和线下运营的经验积累,已经具备了赋能中小运营商的全套的解决方案,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一方面自建,一方面开始与各地中小运营商共建,目前在万马爱充app上的站点已包括了这两类站点,这种方式提高了万马爱充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多层次充电网络的服务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盈利能力。”并非简单的“加油站”目前,新能源汽车业主在经国网审批后,可在小区停车位上安装私人使用的充电桩,满足日常充电需求。公用桩可分为专供运营车辆使用的专用桩和面向社会车辆的公共桩,使用效率较高,为国网和各运营商的主要发力对象。张珊珊介绍道,在商业模式上,在过去3-5年,电动车高度集中于政策推动的公共服务车辆(如公交和环卫车辆、公务车辆)和运营车辆(如网约出租车、物流车)领域,所以充电桩商业模式也更多基于toG和toB的模式,在公交领域往往采用EPC或BOT方式,在社会运营车辆领域,以国网、南网以及特来电万马股份为代表的主流运营商采用了“自投自建自运营”公共快充站的模式,这一模式下各家充电运营商普遍资产结构较重,主营业务收入高度依赖于充电服务费。“而随着电动车辆的推广普及程度提高,一方面,私家车领域电动车辆的需求逐渐显现,充电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进入充电桩行业的资金和各方资源都在增加。这为商业模式的多样化也提供了可行性。”在技术发展上,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路径依赖于电动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路径。从近两年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看,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电池包电压等级不断提高,以及电动车辆用户群体不断期望提高充电速度以接近加油体验,大功率充电桩、超大功率充电桩的应用和普及,未来几年将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资料显示,万马爱充拥有电动车智慧充电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对包括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快充储能一体化微网控制和大功率快充设备对区域电网的自适应技术层面的技术研究和探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为满足大功率充电桩技术需求,实现终端功率智能分配,万马爱充研究院成功研发360KV-480KV充电堆,目前已正式进入市场投放当中。“另一方面,部分主机厂从车辆成本优化角度提出取消OBC接口,如果这个技术路线被广泛采纳,小功率直流充电产品也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张珊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万马爱充已经拥有30kw直流充电产品,正在应用于住宅、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场景中,接下来15kw、20kw直流充电产品也将逐步走向市场,着力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快速补电之外的“目的地充电”需求。 而对于“充电站”和“加油站”的比较,在张珊珊看来,两者都是服务于汽车群体的能源零售站点,在线下场景中,服务内容都会从单纯的给车辆补充能源延伸到服务车主的便利店、车后服务等范围,但充电站天然具备了网联化的基础,每个充电桩都是车联网中的一个智能终端,在售电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每台车辆交互数据,与城市电力配网交互数据,充电桩和充电站会成为连接车主生活、车辆服务以及城市内智慧能源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未来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将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光大证券的研究数据预计,2020-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在982-1831亿元。面对这个有望突破千亿规模的市场,充电桩设备、运营公司必将优先受益其中。“汽车电动化这一趋势已经日渐明朗,与之相对应的产业链建设和变革,是我们这代人千载难逢的机会,更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伟大使命。”张珊珊如是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的财富号 2020-06-12 16:13) [点击查看原文]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0年06月12日 18:16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3573)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