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券商的内部培训笔记大全:上市公司研究方法
1、把一个行业里的公司拿来一起看,做比较;
做研究应以一个子行业开始,先把子行业弄明白,然后把行业里的公司一起做比较,首先是财务数据,然后业务模式,战略,产品等,找出子行业里的优质股。
2、中观角度:了解产业历史阶段与目前的竞争结构,以恰当的视角来观测公司;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对于一个产业的研究,必须从历史开始,不同的历史环境会引起不同的竞争模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也不同,因此应该从中观层面把握产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这样有助于把握公司的发展。同时,应以不同的视角来观测产业链里的各公司,比如苹果,应以消费品的视角来观测(人的感受),htc,应以制造业的角度来研究。
3、产业的发展阶段: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可以看出,这条发展路劲是很清晰的,先重工业,制造业,后信息服务业,先硬件,后软件+服务,因为信息服务都是要以硬件为基础的。
4、微观:
歧异,规模(集中),总成本领先;歧异在不同产品领域中的含义:
上游周期性无法造出歧异;
中游的歧异在于效率;
下游的歧异是心理战。
5、调研:
调研的目的更应该是了解一个产业,而非一个公司;我觉得调研不仅要了解一个公司,同时要了解一个产业,产业链上的价值传导,上下游的关系等,了解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位置才能更好的把握公司的发展。
6、什么时候国企开始以市值为考核指标,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大牛市;
以市值为考核指标,那么国企便有放业绩的动力。
7、规模VS利润,更应关注哪一个?
利润的增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的提高,二是规模的增长。所以应该分开来看,尤其是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同,但是记住一点,持续的利润增长必定来源于规模的扩张,所以规模的增长可能更靠谱一些。
8、强者恒强的时代:
丑小鸭变白天鹅几乎不可能;老二要想坐上老大的位置很困难,只有两个行业可以,一是材料,二是技术,但都很难。
9、上下链需求:
中游导入期:引发潜在需求;下游导入期:创造需求。
10、壁垒:
壁垒:不可复制的,不扩散的技术产生壁垒,高科技本身并不是壁垒;高科技行业更新换代很快,江山易主也相对容易,壁垒在于护城河,在于能保护自己的机制,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就意味着壁垒。
11、高端产品:
高端产品是高壁垒产品而非高技术产品;
12、产能瓶颈:
产能的瓶颈在于核心材料,核心设备,核心工艺环节;
13、明晰调研的具体场合与访谈对象:
(1)调研对象:董事长管战略与体制;总经理管经营方法与过程;分管领导各司其职,职员各做其事;
(2)调研场合:问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他熟悉的领域,如问董事长公司的战略和目标,不要指望他给出具体财务指标和经营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