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因电池专利纠纷“互掐”,龙头企业先后“下场”。
“2024年,光伏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3次行业波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公开表示,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净利润亏损,2024年光伏行业各环节价格相比2023年高点下降幅度在60%~80%,下半年多数环节亏损运行。
行至今日,光伏企业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并从“价格战”蔓延至“专利战”。
3月3日,隆基绿能(601012.SH)在美国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对晶科能源(688223.SH)及其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2025年2月,隆基绿能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2024年12月起,晶科能源先后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对隆基绿能发起6起专利诉讼,主要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核心技术。至此,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互为原告和被告。
2月10日,天合光能公告起诉阿特斯及全资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侵权,并索赔超10亿元。
去年8月2日,正泰新能(正泰集团子公司,601877.SH)因光伏电池专利侵权遭晶澳科技起诉的传闻。当年7月和8月,晶澳科技分别在UPC(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慕尼黑分庭和德国汉堡地区法院分别对正泰新能及其在欧洲的多家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出货量前7的组件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阿特斯)中,除通威股份(600438.SH)暂未被牵扯进此轮“专利战”,其余6家光伏大厂已形成1V1的“对垒”攻势。
随着P型PERC电池接近效率极限,拥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被称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目前N型光伏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技术、HJT技术和BC技术(平台型技术)。
专利围猎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光伏“内卷”深化的本质,这已成为行业共识。比如国内某友商刚在国内外就电池专利起诉隆基,没过几天,又有海外企业起诉该友商。希望这种现象能引起市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对目前的局面有担忧。”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前一二十年快速发展,是全行业(包括上下游、材料商、设备商)共同努力的结果。“每家光伏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专利成果。在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如果专利变成‘武器’,会加剧混乱的秩序。”
有业内观点称,这轮专利围剿背后的实质目的,可能为促成“TOPCon阵营”与“BC阵营”之间的专利交叉许可谈判。
供需失衡导致全行业利润受损,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不论是原研专利还是买来的专利,专利战已成为竞争“明牌”。2024年3月,晶科能源陆续将部分专利转让给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并形成“TOPCon阵营”。
区别于 “TOPCon三巨头”,隆基绿能早在2023年9月提出确定大力发展光伏BC电池,以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600732.SH)为代表的“BC阵营”正推动BC生态建设,计划通过建立BC技术联盟等行业认同的规则和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比如,2024年10月,天合光能就第ZL201510892086.8号“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对应的美国同族专利,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法院起诉阿特斯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337调查。
“专利成了内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