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计算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企业本身所能创造的未来现金流,当这个现金流带来的回报足够可观时,巴菲特买入了。买入之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差距不收敛,价格迟迟不反应内在价值,巴菲特就老老实实等着享受每年的企业增长(或体现为分红,或体现为净资产增长);
另一种是差距收敛了,价格反应甚至是过度反应了内在价值,此时巴神通过股价提前收回企业内在价值。所以,他的行为,在买入之初就确定即便市价不发生变化,他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回报。而反过来,正因为这个预期回报不错,所以可以预计市场资本一定会来追捧该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上扬。
即便如此,巴菲特也无法确定这个收敛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因为市场价格取决于千千万万参与者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巴菲特对于股价的态度实际上是:因为资本的逐利性,我相信你们迟早要来。但你们来了,我收割。同时,我也做好了你们不来的准备,假如你们不来,我就老老实实收获企业红利和净资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