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缆即海底电缆,指通过绝缘材料包裹导线,敷设于海底环境,用于通信、电力传输的线缆;按功能分为:
(1)海底通信电缆:用于国际互联网、电话及数据传输,核心技术为光纤通信。
(2)海底电力电缆:用于岛屿供电、海洋油气平台、海上风电、海底勘探、海洋科研等领域。
二. 海缆性能及对比由于需要长期运行于海底环境,海缆在容量、距离、抗干扰、抗腐蚀、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性能方面优于陆缆。
在结构层方面,海缆较陆缆更复杂,除去基本的光纤预制棒、铜/铝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外,还增加了阻水层、护套、内衬、铠装层等。
在设备方面,海缆铺设还需要深海探测装备、海缆敷设船。
三. 海缆行业壁垒从技术壁垒看,海缆由于使用时间长且应对环境复杂,对品质要求极高,对海缆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认证、业绩背书均有较高要求。
此外,产线投资、码头、立塔、资质、敷缆船、产能区位等同样具备较高行业壁垒:
(1)投资:单条海缆产线投资约3-10亿元,产能爬坡周期2-3年;敷设船造价及租金昂贵;订单周期长,对企业现金流要求高。
(2)码头:海缆长度可达上百公里,单根一次性连贯生产,重量上千吨,运输困难;需在码头附近就地生产和存储,头部企业已占据区位优势。
(3)立塔:海缆结构复杂,对绝缘偏心度要求极高,随着电压等级提高,需使用交流立塔,VCV立塔等核心设备依赖国外进口。
(4)资质:认证壁垒高、时间较长;国内包括《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国际项目需通过DNV、UL联盟、KEMA等认证。
(5)技术: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掌握高电压等级(220kV以上)海缆的连续生产与接头技术。
四. 海缆市场格局海缆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全球方面,主要由普睿司曼(意)、耐克森(法)、安凯特(德)、NEC(日)、住友电工(日)几家主导。
国内方面,前五大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宝胜股份。
其中,三巨头东方、中天、亨通国内合计市场份额接近90%。
东方电缆:国内海缆龙头厂商,技术领先,500kV海缆全球首创;主营海缆、陆缆、海洋工程三大板块。
中天科技:光棒、光纤光缆、 海陆缆一体化产业布局,涵盖海洋系统、新能源、 光通信、电缆等领域。
亨通光电:主营光通信、海缆、海上风电业务,研发、制造、敷设全产业链布局。
长飞光纤: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供应商,产品包括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