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路畅科技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路畅科技(sz002813)>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浙江股友

5G AI 中国版无人驾驶可以有多猛? 6月6日

5G AI 中国版无人驾驶可以有多猛?6月6日,工信部“意外”地发放了4张5G商用牌照。5G具有的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让无人驾驶行业一下变得“炙手可热”。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兼技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张振林告诉21tech,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或可在两年内实现阶段性技术突破,2021年内实现商用和落地的尝试,2022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新一代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复盘”车祸在无人驾驶的技术高地美国,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无人车事故。2018年3月,Uber无人测试车撞死了一名路人;5月,美国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本田小轿车和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Waymo测试车相撞,车上安全员受轻伤。Uber事故发生后当地媒体采访了该公司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并查看了内部文件。复盘事故可以发现,在事故发生前,Uber工程师们曾被迫“调整”无人驾驶汽车,使其行驶更平稳,以便为年底计划好的大型演示做准备,但这意味着汽车无法对看到的一切做出恰当反应。换句话说,测试汽车像人一样没有“反应的时间”了。而5月的事故本质上如出一辙。21tech自多位无人驾驶专业人士处了解到,当前主流的无人驾驶技术包括以Waymo、百度为主的激光雷达派,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系统识别派。前者最主要的传感器为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反射定位障碍物位置,后者则包括摄像头等“眼睛”。总体而言,当前的无人驾驶主要依赖于AI和单车智能,遇特殊情况如特殊天气,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局限,车的识别就会受限,这些局限性也给车的“眼睛”带来了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张振林告诉21tech,“如果纯粹依赖车上的传感器,相当于只是给车辆加装了一个‘眼睛’,但很多场景是无法通过传感器识别的。”例如,在一个较窄的双向单车道场景下,无人车假如跟在一辆行驶缓慢的大货车之后,希望超车,但无论是人类司机或是传统AI,都无法在大卡车遮住视线的情况下,了解到对面车道是否存在车辆,超车有没有安全隐患。在类似这样的情况下,纯粹依赖单车人工智能是很难让无人驾驶更安全的。中国不缺“机会主义公司”5G牌照的发放,许多传统的有人或无人驾驶企业也闻风起舞。毕竟这是一个已达百亿产值的行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了48.2亿美元,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在5G技术的加持下,未来这无疑将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技术更新极快的市场。兴奋异常的行业良莠不齐。“很多企业做5G,只是撒撒胡椒面,做一些浅层的东西。”一位业内人士人士向21tech表示。真正融入5G技术,就需要大幅修改底层代码,甚至重新去进行设计,这其实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在该人士看来,当前嫁接5G技术的传统AI企业更多只是在做一些远程接入,“在单车智能已经无法满足驾驶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利用5G低延时的特性让车辆脱困,这只是用于本车系统失效情况下的一个备用方案,而非将该技术真正用于无人驾驶本身,它的主体还是传统AI。”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在于这些系统在设计之初,其基础主要是AI,但并没有考虑进5G元素。要知道,一个无人驾驶系统的底层代码是极为庞大的,如果要真正融入5G技术,就需要大幅修改底层代码,甚至重新去进行设计,这其实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其他公司临时再来改变底层架构,其实更多也只是打补丁,因此,从设计之初便融入5G的企业会容易后来居上。”该人士指出。真正弯道超车5G与AI结合,构成了中国在无人车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目前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的无人驾驶公司,都纯粹地依赖于人工智能。全球最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在路测里程数、数据采集量和算法成熟度方面已大幅领先于中国公司。“如果走纯人工智能的道路,我们追赶起来非常难。但是,基于5GAI,中国将具有后发优势。”张振林谈到,中国在5G技术上已遥遥领先,5GAI将能感知覆盖更多场景、弥补路测数据的不足,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更快实现无人驾驶的普及,让中国无人驾驶更快落地。在张振林看来,5GAI实现了车与路、人、车等万物互联,就如给车安上了一副全天候、全场景360度的“透视眼”,让每辆车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转发者和处理者,从而大大提升无人驾驶车辆出行的安全性。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制衡点,在于V2X技术。这项技术简单理解就是以联网通信的模式强化感知,相当在车辆上加装了更为灵敏的“眼睛”,实现真正的车路协同。但是,要充分发挥V2X车路协同的优势,传输信息和信号,需要非常大的流量和带宽以及很短的延时, 5G技术即成为V2X中的关键制衡。具体而言,5G AI的无人车,从感知、规划、决策、地图、定位、控制都将有全面提升。例如在感知方面,5GAI能够实现超长感知、超视距感知。目前,无人车上的激光雷达所能达到的最高检测范围是300米,而且这300米的覆盖范围还仅仅是几个点,对物体识别的精度并不高。5G检测与AI融合,便不存在视距概念能够通过整体车路网进行全局检测。规划方面,此前传统AI的路径规划是被动式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与高精地图进行匹配,最终进行决策规划。车路协同则能够精确了解前方车辆情况,进而对路径进行精准规划。张振林认为,随着牌照发放和运营商建设提速,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或可在两年内实现阶段性技术突破,2021年内实现商用和落地的尝试,2022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新一代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文章来源:21Tech)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19年06月11日 22:26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7378)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