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拼多多公司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拼多多公司(pdd.us)> 浏览帖子
拼多多公司(pdd.us)6.08up0.1220%取消关注+关注行情展开
反转泽v2

消费与投资的意义——消费篇

(生活中的小确幸,拼多多买的棒棒糖,3毛6分一支,每天收盘吃一根,这也是消费的一种)

通胀即将(已经)来袭,全球货币还将逐步收紧,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有必要思考一下消费与投资的意义。

消费是什么?

每个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消费,但也许只有不到1%的人想到过这个问题。当你在星巴克、在喜茶、在海底捞、在旅游度假时有想过消费到底是什么吗?

一个比较正式的说法是——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欲望”与“经济行为”。

首先是“欲望”,所有消费行为都基于欲望。比如说,肚子饿了,我们得买个盒饭吃,口渴了得买瓶水喝,解决饿与渴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些消费也属于必需的消费,可以叫“必选消费”。类似的还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一些物品,但并非所有这一类物品都属于必选消费,因为肚子饿了有人吃盒饭,也有人吃鱼翅捞饭,有人像我一样穿20元的T恤,也有人穿上千元的T恤,有人出行骑十多年的老自行车,也有人开最新款的炫酷跑车。这,就是消费升级了。所以,消费升级,说白了,就是“欲望”升级。

之所以很多人把现代社会称为“消费主义社会”,那是因为在远古代,货币诞生以前,我们如果需要什么物品,只能自己动手去做,比如我要一把斧头就只能自己打磨出来,过了一段时间社会有了分工,农民和木匠铁匠分开了,大家才开始以物换物,农民用谷物换木匠的木桶,换铁匠的刀子,再到后来,因为社会上分工越来越细致,不同的物品越来越多,以物换物实在不太方便了,那才诞生了(代币)货币,货币又从最早的贝壳、金属、贵金属发展到央行的纸币,再到现在的数字货币。但据说在上海疫情期间,一些封闭的大楼又回到以物换物的时代,也说明在一个较小的封闭区域,货币其实是没什么必要的。

在物物交换的时代,所有交换的物品都是以实用为目的,但在现代,之所以被称为“消费主义”时代,是因为很多物品的诞生都不是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为目的。之所以在一开头的定义中说,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是因为在现代的发达国家中,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0%左右,即使在中国,也已经达到50%以上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大部分已经依赖消费的发展,所以才说消费已经是一种经济行为。这种说法更多是针对国家层面的。

那么对于个人,消费主义到底影响有多大?

我们经常听到的“刺激消费”,其实就是“刺激欲望”,因为必须的消费,如吃饭喝水,是不需要刺激的。那么现代消费要刺激哪些“欲望”呢?食色性也,对于享乐,对于吃和玩的欲望是最普遍的,但我认为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比享乐更大的欲望来自于“比较”,很多的消费是通过与别人“比较”当中,不自觉产生的。比如说,现在的工薪一族在黄金周出行基本上成了标配,如果你的同事假期全部都在晒娃晒旅游,而你没去,很多人就会觉得内心失落,会觉得自己白过了一个假期,又或者生活质量大不如人。但其实在黄金周出行的旅游体验是非常差的,交通拥挤,景区拥挤,酒店、餐饮消费全部升价两三倍。而且在黄金周较短时间,多数人都是选择去一些温泉度假村之类的,而在黄金周去住两晚一家人估计要消费3千元以上,有的甚至要4千多,是平时淡季的三倍左右。我知道的一些人每个黄金周都会选择这种旅游方式,都是去周边度假村,一年下来在度假村的消费都超过万元以上。其实这笔钱,完全可以花的更有价值,例如在暑假的时候跟孩子去一次出省旅游,一万多足够一家人去较远的地方玩一周了,可以见识到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对孩子们的见识和经历都比较有益,而大人自己的心胸也会舒展很多。个人认为去一次深度游比去四次黄金周的度假村有价值得多,当然这个是见仁见智的。

另外,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其实是差天共地的。我自己因为是职业投资者,一般都会考虑把消费的价值最大化。比方说,同一个物件,在确保是正品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线上网购比线下商店便宜,而线上通常是京东比淘宝贵,而淘宝又比拼多多贵,所以我一般购物会先在拼多多和淘宝搜索看看,货比三家再下单。通常在拼多多或淘宝买到的会比线下便宜至少20%以上。而且,现在不同的消费app还经常有优惠活动,有时是开户送现金,有时是有大量的优惠券,很多东西几乎白送,这种机会我和身边很多朋友都尽量不会错过,毕竟这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吧。所以,虽然这几年CPI少说也累计上升了15%以上,但通过我这种价值最大化的消费理念,每个月的家庭生活费开支基本还低于2016年我刚开始职业投资的时候。

但也有认识一些朋友消费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说拼多多啊、优惠券这些,他们似乎是非常不屑的,买个手机也必须跑去大百货商店的柜台,售价明摆着比官方网店贵了一千多也愿意,一些音乐上的物件,我认为只要功能能够达到一样,其实牌子什么的完全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宁愿花十倍的钱去购买,似乎上面的牌子确实能够带来更高的水平。也有一些人,直到现在,仍然觉得汽车就是成功的象征,只要现在拥有购买一辆汽车的钱,他们几乎肯定会立马买一辆汽车,即使买完后一无所有。据我的观察,这一类在消费上非常“豪气”的人,却往往经常囊中羞涩,不但没什么存款,甚至生活上也经常陷入需要别人接济的境地。但他们又往往比较要面子,一旦手头稍为宽松一点,往往又会开始大手大脚花钱,所以往往很难摆脱消费与缺钱的怪圈,至于投资,更是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中。

这种消费习惯,其实就契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所说的——“你的消费定义了你”,也就是很多消费主义者所信奉的——你消费什么,你就成为什么。消费超越了实用主义,变成了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甚至成为了一种信仰,“我买了贵的东西,我自己就变得更有价值了”就是他们的想法。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而现代消费主义者说的却是:“我消费故我在。”让他们去买更便宜或者更实用的东西,也许对他们是一种侮辱。

当然,我没有说消费主义不好,毕竟我们现在处于消费社会,经济增长大部分要靠消费拉动,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消费,恐怕GDP很多年都不会增长。所以,在这个物质爆炸的年代,有如此多的消费体验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适当多体验一些也无可厚非。但购买同一个商品,或者同样效果的商品,多付一两倍的钱,又或者为了跟别人比较而消费,这些我都无法接受。据我观察,比较多的价值投资者,比如价投的祖师爷巴菲特、施洛斯、约翰.邓普顿等,在消费的时候,确实也同样有我遇到的问题,就是习惯了把消费的价值最大化,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思考习惯了。

那么,把消费的价值最大化是为了什么呢?答案当然是——“投资”了。消费与投资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同一笔钱,如果你用于今天消费,就无法投资明天,如果投资明天了,今天就不能消费。投资是为了未来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而暂时牺牲当下的欲望。其实在接触投资之前,我在消费上也是比较浑浑噩噩的,很多时候就是随心所欲,但自从投资之后,我几乎在需要大笔消费的时候都会作出各种比较,这笔钱如果消费了会怎样,如果留作未来投资又会获得什么,如果我选择方案一会怎样,方案二又怎样,哪一种才更有价值?我也不知道消费跟投资,哪一个更好。但我知道,欲望是无穷的,今天你买了一辆豪车,明天买一艘游艇,各种奢侈消费也在向你招手,这样的生活容易沦为欲望与物质的奴隶,是向下沉沦的。但投资虽然看起来很抠门,但是却是一个一个目标去实现的,总体来说是向上发展的,适当的时候拿出一点成果出来消费,也很有满足感,然后又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我认为这种方式是积极的。

当然,把消费的价值最大化,以及尽量把闲钱留作投资,只是我个人的选择。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从纯消费中找出一个意义,也就是说,我无法把消费变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事。我也无法从消费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我不会觉得买了一个同样用途但是更贵的东西,我自己会因此变得更有价值,我只会觉得坑爹。

有人说,也许是因为我是职业投资者,如果我出来社会搬砖,就会发现消费的意义了。努力消费,再去努力搬砖,过着996的充实生活,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意义。确实,这一点我也有一些认同,因为我自己也试过,在打工的时候,我会有一种错觉,就是工资将会每个月都准时发下来,一直到永远,而且也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所以我以前打工的时候,消费确实比现在多,但我一般也会存起80%的工资作为储蓄,即使我那时根本未接触过投资。

因为,一个是我当时还要储钱买房,另一个是我想,万一有一天工资不再发下来怎么办呢?很多工薪族可能没想过,也许有一天工作没了,又找不到下一份合适的工作,那怎么生活呢?当然,这也许只是我过于灰暗的想法,也许只是我个人过于不幸的遭遇,也许其他人的工作都可以一直干到退休并且继续拿着不错的退休金,一辈子都过着快乐消费的月光生活。所以,对于他们,投资也许是毫无必要的。

那么,究竟投资这个行为有没有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将在下一篇《投资篇》中继续讨论。

$石药集团(01093)$$腾讯控股(00700)$$亿帆医药(SZ002019)$中国平安 白云山H 耐世特 万科A 分众传媒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2年05月09日 17:11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80)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