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报指出,量子通信的产业链形态基本形成,国盾量子、天问量子、九州量子等量子通信核心设备厂商构筑量子通信基石。量子纠缠研究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月6日发布消息,该校潘建伟院士、苑震生教授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副教授、复旦大学周游副研究员合作,近期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制备出多原子纠缠态,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为研制新型高性能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不久前发表了该成果。产业规模方面,据光子盒预计,到2027年,全球量子计算行业的产业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而到了2028年将快速增长到319亿美元,行业进入爆发增长期,到2030年整体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197亿美元。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自2022年至2027年为31.28%,而2027年至2035年增长为44.5%,向万亿级产业规模迈进。中金公司此前研报指出,量子科技基于量子力学,通过对微观粒子系统及其量子态进行观测及精准操控,利用量子纠缠、量子叠加等物理现象,赋能信息产业,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量子计算:优越性实现持续突破,多条硬件路线并行推进。量子计算是通过调控量子信息单元来进行高速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包括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半导体量子点、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我国在超导和光电子两个技术路线均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量子通信:目前已具初步商用条件,我国积极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随着标准体系完善及产品集成化发展,我国量子通信网络或将加速布局,满足政府、金融、电力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刚性需求。量子精密:测量部分产品成熟,应用前景广阔。量子精密测量凭借高精度的优势,有望在导航定位、目标探测识别、生物检测等领域实现产品应用。政策方面,我国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支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落地。

布局层面,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IBM、Microsoft等均在积极推进并发布了量子路线图;初创公司也取得相应成就。我国的各大高校和机构近年来成绩突出,进入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研究的第一梯队。量子通信的产业链形态基本形成,ID Quantique、KETS Quantum、国盾量子、天问量子、九州量子等量子通信核心设备厂商构筑量子通信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