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盘面出现较大的震荡,北上资金本周前两个交易日也处于观望状态。从整体环境来看,固然有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以及美股受其国内政策影响的因素。但就A股自身来说,还是场内情绪标的和赛道之间的此消彼长。
临近年底,和往年比较,流动性还是较为充裕的,LPR也刚刚落地,场内交易还是维持在一万亿以上。流动性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行情结构怎么发展。从目前的结构来看,赚钱效应还是在投机这一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赛道乏力的背景下,要等年报行情启动,做妖股的情绪才会消退。
消费方面我并不擅长,原计划是年底用消费做防御的。上周末也专门请教了几个长期做消费的朋友。他们较为一致的预期是消费税如果继续收紧,会抑制明年的消费预期,尤其是高端白酒为代表的品类。但普遍看好快递的行业内恶性竞争在来年结束,这个预期从十月份已经有了,从上一次聊这事,弹性标的已经率先走出来了。
移动马上来IPO了,从市场的交易量来看,包括后面还有先正达这种大家伙,造成的扰动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而且三大运营商不来圈点钱,后面900M+双千兆的活没有钱做。
从全市场看关键是,IPO和退市的速度不匹配。一年五百家上市,但使用修订后的规则,今年年底会被出清的寥寥无几。每天只有一万亿多点的成交量,还要被炒烂炒ST分走那么多,流动性很难得到优化配置。从长趋势看,上市公司整体素质越高,配置收益越高,配置收益越高,财富聚集效应越好。一万亿人民币成交额的市场,和五千亿美刀成交额的市场,两者直接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际退市效果。
从博弈角度看,情绪高标现在和板块已经没有多大关系,更多是以往的打板战法在主导。甚至看着高标做补涨的逻辑都不甚顺畅。所以,从值博率角度看,看着高标没啥意思了,更多注意力放在情绪消退后,可能承接的品种上吧。
年底了,做博弈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要守住的全年收益率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