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上证指数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大陆指数>上证指数(sh000001)>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中观盘盘

关于当前的经济状况,聊一下

关于当前的经济状况,聊一下。

目前讨论的通胀或通缩,具体要看从哪一范围来审视,

1大类资产价格下跌,中人儿的最大资产占比就是房,极致的头重脚轻怪物,这种重配的单一资产结构,不符合分散风险的投资风格,行大运,成功与否真的大多数时候跟个人无关,时代造就财富,但是当基础的底层驱动因素改变后,就是资产负债表萎缩的时候,纸面财富,无法进行资产在平衡,也就是压根就没有选择的机会。

另外一个大类资产,金融资产,除货基、债基之外,权益类基金自2021年至今什么惨样,想必很多还未出坑的基民依然谈基色变,当然市场跷跷板效应造成的轮动行情并不会让大多数股民感受到创富效应。市场到底在赚谁的钱呢?

上述两个大类资产的名义价格和真实价格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其实挺大,比如房产价格,又比如大A的权重指数。资产价格的通缩,这是第1点的,预期衰弱,这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阐述,无法证伪,符合哲学辩证常识。

2收入端的通缩,这也是由于1中GDP以“房”马首是瞻的次生问题,无法从上至下传导,既然以前能传导,那现在为啥失灵了,那是因为之前我们的居民杠杆率还不高,现在太高了,无法在当前的资产通缩下,继续扩表,所谓的逆向投资在普罗大众的心里是站不住脚的,否则人人都是大神。

收入端的累积(现金流量表)与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融合之下,呈现出了缩表效应,而这必然造成3物价端的通缩,尤其是可选消费品市场,议价能力变差了,因为供给变多了。

上述123叠加出了强大的通缩效应,如果不加干预,结果……,你猜。

最后,通缩还是通胀,何必纠结言辞之争,没有意义。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04月12日 20:10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77)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