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怡宝(华润饮料)上市了。怡宝是我所认识的第一个饮用水的品牌,但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街边的小店主卖的就不是怡宝,变成了农夫山泉。
就在20多年前,就已经流行怡宝了,当时它是卖多少钱?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有一个其他品牌的饮用水,当时在学校的时候,有人就买这个便宜几毛钱的水(1.5元,1.5升),而不买贵几毛钱的怡宝。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些品牌怎么个三分天下法,没研究。
最近重新看回巴菲特的持仓,看他拿了几十年的可口可乐而不放。而可口可乐,在看它的最近几十年的股价变化来说,每年涨一点,几乎都没怎么跌的,这真的太牛逼了,但最近逆市回落了8%。
10多年前,我也曾经以为,会不会,能不能出现中国的饮料巨头?结果,当时很快就出现了一个王老吉事件(这事可复杂了),之前说过,现在不说了。
当年,超市里满是汇源果汁,这果汁还有很多种品味,它会发展成为巨头?结果不是,它被爆出一系列的古怪的行为之后,然后退市了,破产了没?没了解。再再阅读一下这个创始人的牛逼的经历(我怀疑,当一个人出名之后,它的经历都是可以当作神话一样来写,所以这些内容也未必就是真的),如何从1990年代的破产的国营企业中接手(很可能这些人就是故意让国企破产的那些人,只要国企不是它的,它就来偷懒,搞破坏),然后又如何发展壮大(使尽手段),然后与外资合作(借助外资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然后又想卖身(被反垄断,不准卖),然后又左搞右搞(其他品牌被扶持),然后就沉末了。
假如当年是有认真的在炒股,也认真了解过巴菲特所说的“买自己认为是生产好产品的公司”,那大概率就会买港股的汇源果汁或是A股承德露露这一种。盼望着这种饮料能占饮料界一个席位,如果真的那么做了,那就中计上当了。
杏仁露那么特别,结果,它也有一系列的股权之争,号称的南北露露之争(这事也挺奇芭的)
简单说,如果这些企业做大了,就总有人出来指手划脚。
看可口可乐,它的做法是挺科学的。它只卖原桨和让对方使用这个品牌,它只传授生产线和生产技术,搞配套,搞辅助,剩下的由当地的人来赚钱。那加多少添加剂,加多少糖,卖多少钱,这都是由当地的厂家来决定的,所以中国的配方跟欧美日韩的配方并不尽相同。
或者别人说得对,冰箱是坏的,里面放什么都坏,总有人想分一杯,结果,谈不拢。
仔细一看,可口可乐的ROE一直都很高,它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0%+,一直是高杠杆经营。每隔几年它的营收就增加一大截,利润就增加一大截。经营区域覆盖全球。消费品的公司,肯定会受惠于通货膨胀,以及人口增长,80亿人口,肯定比60亿人口喝得更多可乐。
对比一下,看承德露露,有北南露露之争,连上市公司主体的露露究竟怎么个经营都存在很纠结的问题。即:你喝的露露杏仁露可能跟上市公司的露露是没关系的,这是一个很扯的问题,即就算将来这个露露很好卖,也可能跟这个承德露露的上市公司无关。现在都懒民得再看这种问题了。假设承德露露的产品是好的,那你敢不敢买?
现在仔细再想想,假如承德露露的股权之争解决了,看似当下的承德露露并不贵……
再来看看几家公司的债务问题:
农夫山泉,它的财报是跟可口可乐同样的40%多的ROE,这是一个很巨大的增长率。然后再看农夫山泉的负债率,2019年负债79亿,最新的负债约300亿。即增加了近3倍的负债。利润增长300多亿,但同时负债增加200多亿。
再看可口可乐,它的负债也是一直在增加的,现在比2019年时负债增加约20%,从650亿美元负债增加到现在约780亿美元,净增约130亿美元。但它这几年期间是赚了400多亿净利润。
而华润饮料,它的市值仅为农夫的10%左右,它的ROE显示20%左右,刚上市,数据也比较少。这里不详细探讨了。
可以想象一下,既然农夫那么赚钱,为何它仍会大幅增加负债呢?而增加这么多负债的情况下,也没见它的净利润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那是不是暗示着,如果哪一天它的债务无法继续大幅提高的同时,它的营收和利润就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
如果是有一个老赖欠着你的钱,是不是当你不再再借钱给他的时候,它就没办法还你利息?
当下的农夫山泉股民,看似大多数都被套了。如果是你,同等的PE和PB和ROE的情况下,你是信可口可乐,还是信农夫山泉?如果是我,一定要选饮料行业,我肯定信可口可乐,也不信农夫山泉。
如果说要选饮料公司,不能选可口可乐,非得要农夫山泉,华润饮料和德承露露之间选择,我宁可选择承德露露,如果算上奶业的话,非得选择,就只能是伊利和承德露露了。
一看那些什么港股的农夫山泉,华润饮料,汇源果汁……我觉得,如果它们不是以诈骗为主(方便跑路),为何是选择港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