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以岭药业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以岭药业(sz002603)>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广东股友

光明日报:中医药好使管用就是硬实力

中医药好使管用就是硬实力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5-17 04:30  【聊健康】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深度参与患者救治工作,彰显了特色优势,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药的作用再一次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也让过去很多质疑中医药的人看到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质疑中医药,甚至“中医黑”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医药为何会遭受质疑?如何面对质疑?值得思考。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证明,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依然好使、管用。  作者:邓 勇(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全程参与救治,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中医药有效参与疫情防控,甚至捷报频传的同时,社会上质疑中医药的声音一直存在。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疫情期间才有的现象。一直以来,一些反对中医药,甚至将中医药污名化的“中医黑”言论不时出现。  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进行中药调剂。新华社发  为何会有“中医黑”  “中医黑”早已有之,早在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开始,受西方医学的影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废除中医药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赛先生”(science)传入中国后,“中医黑”逐渐发展成为广泛的群体。“中医黑”现象的出现,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内部的原因,也有媒体传播、监管缺失等外部的原因。既有整个行业的原因,也有个人认知的原因。  随着中西方交往的深入,科学思潮传入中国。科学讲究可检验、可用数学方法描述,讲究客观化的公式和逻辑。而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知识并不能通过科学视角下的实验和数据解释得通。加之,中国绝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在科学主义之下培养出来的,缺乏对中医药独特理论体系的了解,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用西医的眼光看中医,认为中医药是封建迷信,是“玄学”,纯属愚弄百姓。  正规中医教育培养质量堪忧,影响了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教育存在西医化倾向,一些中医院校完全照搬西医院校教学的模式,西医课程占总课时的近半。而且,中医教育本身也不再原汁原味。我国中医院校教学上不重视古汉语教育,导致中医理论被简单化为概念,忽视了最根本的整体辨证思维。学生仅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中医,根本体会不到中医的真谛。此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各科轮转及理论考核均以西医为主。培训经历让他们相信,即便在中医医院,中医和中药似乎也仅是点缀而已。在这样的课堂教育和临床实践模式培养下的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熟练掌握运用“望闻问切”,没学到中医看病的真功夫。这严重影响了中医在临床中的治病救人的能力,影响了人们对中医药的整体认识,催生了“中医黑”群体。  伪中医大行其道,败坏中医药名誉。在中医药事业逐渐向好发展的当下,部分“神医”伪装为江湖郎中活跃在街头巷尾、线上线下,鼓吹一些所谓的偏方,非法行医。这些伪中医不分群体体质,不分患者证型,凭借一方走遍天下。更有一些伪中医宣称“自然疗法”,用一些伪气功等手段诈骗钱财。这些伪中医严重误导民众,久而久之,民众便对中医药产生了质疑,最终对中医药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反感,从而加入“中医黑”的队伍。  各媒体平台的养生保健信息传播不当,让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陷入误区。当前养生热兴起,一些传播中医养生保健信息的媒体背后,是生产中医养生保健产品的企业的冠名和赞助,让原本是中医知识普及的平台沦为产品推销的阵地;一些媒体甚至把关不到位,邀请伪中医做客节目。这导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养生保健信息真假难辨,笃信养生保健节目信息的百姓不但没能获得健康,反而因此受害。而优质中医医师对此长期失语,未能及时站出来纠偏,没能帮助树立中医药的正确形象,让“中医黑”有了可乘之机。  此外,一些劣中药也催生了“中医黑”。常言道:“三分中医,七分中药”。多数情形下,大部分中医还是通过中药治疗疾病,这使得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中医看病的疗效。而中药质量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的道地性、采收时节、加工炮制工艺、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当前,中药质量堪忧:非道地化现象严重,采收时机不成熟,采收方法不规范,伪品冒充正品或掺伪,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非药用部位等杂质过多,非法染色问题频发,炮制过程不规范,运输、仓储、采购等环节监管不到位……这导致即便是真中医、名中医,开具的中药处方也会疗效不佳,患者用药安全得不到保障,加剧了“中医黑”现象。  以疫情为契机,加强中医药的循证研究  中医学的发展是否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中医药是精华还是糟粕,应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临床实证中进行扬弃,在传承发展中吸收新兴科技,按自身规律自我完善。因此,面对“中医黑”现象,既需要扶本固正,提升中医自身的硬实力,又需要多措并举,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医自身需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坚持遵循中医药传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中医从业者要加快疗效证据研究,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研究和中医临床回顾性研究,加快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很多笃信实验、数据,并不了解中医药的理论知识的“中医黑”群体认为,中医药没有科学证据、缺乏疗效证据,经不起双盲试验的考验。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疗效显著的化湿败毒颗粒接受了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检验,获得了临床证据,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疫病的认知理论和临床疗效进行了有效转化,对中医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应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按照现行国际通用的方法,加强对中医药的循证研究,提升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要改革完善医学教育,优化中医教育。笔者认为,中医教育应回归经典原文,强调基础;淡化西医课程,注重学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的培养;注重中医临床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进一步优化跟师、跟诊的教学模式,重视学术传承,鼓励学术争鸣;在考试和考查方面,淡化知识记忆性考核,重视临床望闻问切四诊能力的考核。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医师的专业信心和实践技能。此外,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应增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优化医学史、医患沟通等课程的教授和讲解,使医学生形成对科学的理性认知。还应优化医学生课程配置,增加医学生职业伦理教育,增进西医专业的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使其科学合理地认识中医。  要惩治伪中医,规范中医诊疗秩序。应健全群众投诉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对身边的伪中医进行举报。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非法行医者的行政处罚。畅通行刑衔接制度,构成非法行医罪、诈骗罪等刑事犯罪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同工信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伪中医伪造、冒用中医医师资格,开展线上问诊处方等违法行为。  要常抓不懈地全面提升中药质量。医药不分家,近年来“中医亡于中药”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中医黑”现象,我们应不断提升中药质量。比如,在原药生产阶段,应大力推广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使用,药品监管部门应协同环保部门、农业部门联合执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在中药炮制阶段,应加强对炮制流程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炮制终端检验制度,确保炮制过程的规范和安全;对于中成药,药品的研制和生产流通应确保全程可追溯;对于中药饮片,应加强对中药代煎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药尽其用。值得一提的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后,应考虑修订《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确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保护标准,扩大保护范围,增强对精品中药的保护力度,使其成为体现中医药特点、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药管理制度。  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依法改革,提升中医药的医疗服务资源占比,增强中医的影响力。对中医养生保健信息的传播进行规范和引导,审核发布方的中医师资质,涉及用药治疗等中医药养生保健内容,细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7日 06版)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0年05月17日 11:34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317)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