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光启技术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光启技术(sz002625)>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河南股友

产品难以落地 市值跌去9成 超材料第一股光启技术跌下神坛

在经历了持续五年的下跌之后,光启技术股价较最高点跌去9成,公司高科技神话最终还是破灭了。与此同时,刘若鹏80后科学家的光环,似乎也不再那么耀眼。 6月12日,光启技术2019年年报最终姗姗来迟。数据显示,公司主营收入已经降为个位数增长,扣非后净利润仍不足利息收入。换句话说,抛开实际的利息收入,光启技术目前的主营业务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净利润。 资料显示,光启技术借壳龙生股份上市,成为万众瞩目的“超材料第一股”,公司集隐身衣、“钢铁侠”式飞行喷射包、临近空间飞行器等热门概念于一身,一度连续19个涨停板。 然而,公司业绩却始终没有改观,公司诸多黑科技产品也始终未能量产。在公司市值跌去9成之后,光启技术离主营业务的真正盈利似乎还遥遥无期。 一、超材料第一股重组上市 股价一度暴涨15倍 光启技术为二级市场所熟知,是在2015年。 2015年3月,年仅32岁的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刘若鹏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入驻龙生股份。这一消息让已经沉积4年的龙生股份股价先是拉升19个涨停盘,又在两段接力式上涨之后,最高涨至70.57元,这一价格较公司重组方案发布之前的4.14元涨幅到达1578.55%,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股价如此大幅炒作,自然与这位80后的留美博士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0年前,刘若鹏就宣称掌握了隐形衣的核心技术。此外,刘先鹏旗下的光启系公司则宣布掌握了世界前沿的超材料技术、智能光子技术和新型空间技术及相关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光启技术的超材料可以应用于在包括军用“隐形衣”、警用智能头盔以及航空、海洋尖端装备应用等多个领域。 2017年1月,定增完成,龙生股份公司向9名对象合计发行股份9.67亿股,定增发行价格为7.13元,募资总额69亿元。此后,上市公司名称变更为光启技术实控人变更为刘若鹏。与此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拓展至超材料领域,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与超材料双主业发展。 然而,与股价的高潮迭起不同,重组后光启技术超材料领域业务进展却远没有投资者想象般的美好。一方面,公司诸多黑科技产品迟迟无法商用落地,无法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就连公司原本的募投项目,进展也远远不及预期。 截止目前,光启技术备受关注的隐形衣、飞行器产品均没有量产。与此同时,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光启技术实际使用募集资金仅为5586.11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高达31.79亿元。此外,公司不断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比例高达49.2%。 诸多高科技产品不能落地,募投项目推进缓慢,让不少投资者质疑光启技术原本重组方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一问题也引来了监管层的问询。 6月10日,光启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了监管问询函,对于公司多次变更募集资金项目问题发出问询,并要求公司说明是否此举是否存在随意性问题、以及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的具体用途及存放管理情况。 此外,,浙江证监局也对光启技术热成像智能头盔产品销售情况发出了问询, 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具体销售数据。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光启技术就针对疫情防控中对人流进行体温检测的需求,公司第一时间推出了光启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目前公司已经就智能头盔N901产品与意大利、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埃及、保加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订单。 与此同时,光启技术重组上市后的业绩更是泛善可陈。资料显示,2017年-2018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更是连续两年下滑,让众多投资者大失所望。 最新出炉的年报数据显示,光启技术2019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9.77%。然而,在这一光鲜业绩的背后,同样暗藏危机。 二、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下滑 研发费用资本化“美化”利润 6月12日,光启技术发布了因新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2019年年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6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677.26万元,同比增长89.77%。 光启技术在年报开头就表示:“经过三年的建设,公司主营业务已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转型成为超材料尖端装备的研制与生产”。然而,从分业务收入来看,目前汽车零部件业务依然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4.16%至2.51亿元,但收入占比依旧高达52.21%。与此同时,光启技术超材料收入为2.19亿元,收入占比为45.56%。显然,公司所谓“成功向超材料尖端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转型”的说话并不成立。 相对于公司主营收入的个位数增长,光启技术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89.77%。然而,这一一数字看似光鲜,却很经不起推敲。 在非公开增发募集到68亿元巨资之后,光启技术在募投项目上推进缓慢,募集资金绝大部分仍然账面,并被公司用于存款、理财等领域。资产负债表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现金高达49.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还拥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13.05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光启技术财务费用为-9907万元。也就是说,光启技术仅财务费用一项就为公司贡献了9907万元的纯利润。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光启技术仅利息收入就高达1.19亿元。可以看出,光启技术若没有这1.19亿元的利息收入,公司扣非净利润已然变为负值。 此外,光启技术2019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高达3291万元,而2018年同期这一数字为0。通过计算可知,若公司2019年扣非利润减掉上述研发资本化金额,剩余利润为5386万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不足1000万元。因此,光启技术扣非后净利润虽然同比增长89%,但其含金量却非常有限。 三、预收账款持续下滑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光启技术在年报中还表示,公司分别与多家重点客户签订尖端装备产品批产订货合同,核心产品追加订货额度大幅增加。然而,从公司预收账款金额上看,似乎并没有如此乐观。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光启技术预收账款金额分别为1266.9万、688.65万和128.65万,连续三年下降。也就是说,自光启技术超材料相关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以后,公司预收账款就持续下滑。显然,这一数据并不支持公司所谓“订货额度大幅增加"这一论述。 此外,在投资者关注的募投资金使用上面,本年度依然没有太大改观。年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光启技术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1.94亿元,但其中10亿元为补充流动性资金。通过计算可知,公司真正用于相关募投项目建设的资金仅为0.94亿元,所占募集资金总额68.37亿元的比例为1.4%。 目前,超材料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立项,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刘若鹏博士为代表的团队也的确在超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往往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看,成功上市并没有给光启技术带来预期的帮助。相反,在公司产品一再难产、业绩表现一再低于预期的情况下下,公司股价已经连续下跌五年,市值跌去9成。 显然,已经连续5年暴跌的股价说明,众多投资者已经不再信任光启技术以及其研究团队,,曾经的“超材料第一股”已然走下了神坛。(来源:京达财经的财富号 2020-06-18 16:50) [点击查看原文]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0年06月18日 17:39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6575)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