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yi.us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yi.us> 浏览帖子
蓦然子木男

大咖观点 | 互联网如何为慢病管理赋能

11月7日,$1药网(YI)$ 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于刚博士和礼来中国糖尿病事业部副总裁蒋逸飞先生共同做客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健康上海”演播厅,就“互联网赋能慢病管理”的话题展开探讨。

访谈实录(有节选)

01

主持人:近年来,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是造成死亡、疾病负担,以及医疗卫生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无论在患者诊疗还是综合管理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两位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管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着哪些挑战与困境?

蒋逸飞:慢病管理是相对于急性的疾病,它的管理时间是比较长的,糖尿病也是归为这个病种。如何在这样一个长期的病程管理当中,能够使得数字化的一些工具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去管理自己的糖尿病,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糖尿病是一个患者迅速上升的慢性疾病。在我们中国,有超过1亿2980万的糖尿病患者,占整个中国人口的10%,平均10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的1/4之巨。如此庞大的一个患病人群,给患者自身带来的疾病负担、长期管理的负担,以及给家人和给整个社会医疗系统带来的负担都是非常巨大的。整个社会的饮食结构不断在发生调整,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可以预见糖尿病的发病率依然会朝一个更高的方向去发展。这就给整个糖尿病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对于目前碰到哪些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对于新型药物的获取,是否能够有更好的药物。除了帮助患者管理好糖尿病,同时能够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心血管问题,包括给药方式是否能够有创新。第二个方面是药物的可及性,因为糖尿病的患者并不分区域,有在城市里,也有在乡村。如何确保乡村的患者对药物也有可及性,这点也非常重要。最后一点是对于整个糖尿病的一些基础教育,这涉及到患者自身的教育,也涉及到医生的教育。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领域的药物层出不穷,如何确保我们在基层的医生能够获得和在城市里的医生一样的知识,这点非常重要,从而确保我们在基层的患者也能够及时获得最新、最及时的糖尿病管理的信息。

于刚:我补充两点。一点是糖尿病全球的患者数量都是逐年增长的,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期在未来25年,糖尿病的患者会增加50%。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跟中国的老龄化是相关的。到2050年,中国超过65岁人口占比会翻倍,很多疾病都是伴着老龄化而逐年增加。第二是中国的医疗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优良的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是患者是全国分布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看病难、买药贵”。有统计数据表明,每一个患者平均看一次病要花3个小时,但这其中跟医生互动的时间只有7分钟,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检查、等待或者路上。糖尿病属于慢病,患者需要不断复诊或者到医院去续方,因为一个处方的有效性只有30天。这就造成了对稀有的公共医疗资源的挤占和浪费。

蒋逸飞: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的依从性。因为相较于急性的疾病,慢性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在这个病程当中,如何确保患者及时服药;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以后,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管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使用一些互联网的手段介入,帮助医生更好地去监测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是我们希望探索的。

在我们中国患者普遍的依从性比国际上要低,也就是患者不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会自己缩短时间。这有很多的原因,但到最后患者病情发生恶化,他还是要去看医生。这就是于刚总提到的,见医生的频率的问题,以及这个药物的可及性,它的经济价值、它给患者带来的负担。

如果患者依从性不够好,他带来的潜在风险就是病情会恶化。就糖尿病本身来讲,如果患者依从性不好,导致血糖控制不好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包括我们说的酮症、糖尿病足,以及其他的一些心血管的疾病。这给患者自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很多的负担,也给整个医疗系统带来更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来协助解决这个问题。

02

主持人:从去年开始,礼来和1药网共同打造了医生、药师、糖尿病患者三位一体的生态圈患者管理模式,能否带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过去一年中,这种慢病管理模式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哪些获益?多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国糖尿病的患者?

于刚:我先讲一讲1药网和礼来合作的起源。去年3月的时候,我在美国做路演,当时我和礼来的全球CEO David Ricks通了一个电话,深度的探讨了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叫“专科互联网医院”。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打造一个糖尿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面有医生、药师、医疗助手、AI助手,还有营养师。这样就把传统的围绕着医生的服务体系,改变成为围绕着患者打造的一个服务平台。患者在看过医生以后,就进入这个平台,长期跟医生建立联系,随时随身随地享受服务。比如说一个异地患者,他来到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看完医生,回去之后他可能就和医生失联了。如果这个过程中间,他有任何问题,比如对治疗方案有些看法,或者服药之后有些不良反应,出现药物过敏,又或者他对饮食、服药、运动等有疑问的话,他是非常难以解决的。

但一旦他进入我们这个平台,就跟医生、药师、医助等等建立长期的联系,他可以随时咨询。AI助手可以搜集他很多的数据,医生助手可以解答简单的问题,药师可以解答药物禁忌、药物的使用方法等等。营养师还可以给他提供很多保健、参考饮食,或者搭配一些保健品的建议。如果很专业的问题,可以由医助把问题搜集起来,让医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回复。这样我们就让每个患者可以长期的得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同时,我们的供应链可以全国覆盖,冷链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60多个城市,超过80%的城市可以48小时送达。这样让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取到治疗药物,解决了患者药物的可及性。此外,我们还给患者提供很多科普的信息。

我们从去年3月谈这个概念,4月双方团队一起合作,5月8日就推出了这个平台。至今为止,我们有1000多名活跃医生,服务患者12000多人次,这些患者的 DOT从以前的4个月延长到了5.5个月。另外,三到六线城市的患者实际上是很难接触到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医生的,我们发现,在我们服务的患者中有1/3以上都是异地患者,服务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很大的便利。

蒋逸飞:我们和1药网的合作其实非常的卓有成效,也是我们在整个互联网+医疗当中的一个先行先试。于总提到的DOT就是我们说的依从性,它对于患者的意义非常重大。当患者服用药物能够保证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更多临床上的获益。从糖尿病角度来讲,体现就是患者的血糖控制更有效,能够达到控糖的目标。同时会减少和延缓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这是对患者自身的意义。

刚刚于总还提到,整个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既解决了异地就医的药物覆盖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患者在使用药物当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疑问,这些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可以得到非常及时的解决。这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和1药网去做一些患者教育的工作。比如我们邀请全国最著名的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利用1药网的平台去做患者教育,主题是关于糖尿病的管理,也是卓有成效。我们一个直播就能够吸引全国大概500到800万的患者上线,去了解糖尿病如何更好做日常管理。这对患者今后的整个日常管理,以及糖尿病治疗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03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我们糖尿病这种患者的管理模式,能否切入其他的慢性病或者是肿瘤病种,来普惠更多的患者呢?

于刚:所有的慢性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疾病的治疗周期比较长,需要多次跟医生互动,对自己有大量的日常的管理和健康监控。所以我们已经由糖尿病专科互联网医院这个概念落地开始,把这种模式发展到多个病种,我们后来开设了银屑病专科互联网医院、乳腺癌专科互联网医院、肝癌专科互联网医院等等,我觉得这些是慢性病、肿瘤患者的福音。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碰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是针对药师的,有的问题针对医生的,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患者都需要一个平台,把他跟医疗服务有机的连接起来。异地就医的患者可以远程看诊,医生开电子处方,最后我们把药品给患者送到家里,我觉得这点需求是有普及性的。

所以我们后来就做了很多专科互联网医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我们通过平台进行患教、医教,借助布局全国的供应链把药品给到患者手中,让患者随时随身随地可以享受医疗服务。选择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它为患者直接带来了价值。

04

主持人:接下来这个问题是关于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我们医药健康领域,那两位觉得未来慢病管理的方向和趋势会是什么样的呢?

蒋逸飞:整个慢病领域会有各种药物的迭代。就糖尿病领域来讲,药物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仅仅局限于控糖,现在开始就已经有很多的药物,除了控糖以外,也关注其他对于患者的获益。这里的获益包括患者心血管的获益,以及其他一些靶器官的获益。同时我们也看到,整个制药行业也在探索不同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便利性。比如说最早的时候我们可能是打针,皮下注射,自己换针头。现在我们既有口服,也有一些注射笔。使用注射笔患者是看不到针头的,那么他可以直接完成注射,5秒到10秒,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我们亚洲患者通常都会有“针头恐惧症”。像自动注射笔的设计就帮助患者能够更好地尝试产品,减少他的顾虑和负担。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方面的这个创新,也是我觉得我们后面可以看到的这个展望。

另外一个方面,在这个领域我能看到更多互联网和这个电子科技,正在和整个慢病管理结合。我觉得在这块领域其实能够看到更多的一些合作的机会。举个例子,2017年礼来和腾讯微信、丁香园紧密合作,创立了业界独特的一个合作模式“礼来关爱优行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血糖。它是怎么来工作的呢?首先患者会得到一个免费的血糖仪,患者日常进行血糖监测后,可以把结果通过微信上传到云端,患者所属的优行项目的医生就能及时看到自己这个患者的血糖。通常情况,如果每三个月患者回医院一次,医生可能每三个月才能看一次患者的血糖。现在患者每天做血糖测试以后,医生就能够更及时看到。如果患者血糖异常,医生可以及时通过微信提醒患者注意,比如三餐的摄入量,或者要求患者提早到医院里来评估治疗方案是不是需要调整。这整个合作模式我们探索下来,也非常成功。

所以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我觉得能够看到更多新药的诞生,新的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的优势。同时也能看到新的科技,互联网技术能够赋予整个糖尿病管理额外的一些获益。

于刚:我主要想从科技的发展和趋势来讲讲将来的病患管理。首先我认为科技是未来整个医药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这里面大概有几个重要的科技,一个是互联网科技,一个是可穿戴设备,一个是大数据,还有人工智能。

过去的20年左右时间,互联网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互联网有几个重要特征,一个就是它不受空间限制,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第二它不受时间限制,互联网可以7×24服务,任何时候、任何患者可以来线上享受服务。第三个互联网不受货架限制,传统的比如说药房、医院都是物理性的,容纳的空间是有限的,一个药房只能有几千种药品,数量有限。而互联网可以有无穷货架,像我们现在有数十万种药品。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互联网有大数据,我们可以随时在线上分析顾客的画像和行为。我们可以给每个顾客打标签,为他画像。同时也了解他的行为,他的搜索、收藏、购买、享受服务的行为,我们去分析这些行为背后顾客的心理,这些行为的关联性等等。还有一个就是,线下很多医疗设施需要人去,医院有优良的医疗资源的话,但人满为患的,还可能产生交叉感染。线上服务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所以说互联网科技是长期的,可以促进医疗健康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科技驱动力。

第二个很重要的科技我认为是可穿戴设备。患者就医和购药只是整个管理中间的两个环节,还有很多的日常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就可以收集大量的、实时的、准确的数据。这些年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非常快。我试过多种可穿戴设备,有像隐形眼镜一样的,也有贴在腰上的,也有通过几个电极插在身体几个部位,可以查多个生命体征,它会越来越方便,信息越来越准确、及时,成本要低。我觉得这些就是将来的一个巨大的发展,让我们实时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患者成为可能。

第三个科技就是做智能化,这个智能化包括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现在人工智很多时候能弥补人本身的一些不足,比如现在看片子,人工智能比专业的医生看得还准,因为它能看得非常细,看很多细小的变化和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利用AI助手在医生接触患者之前,收集一些标准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给医生提出建议,包括推荐治疗方案,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和建议进行判断。这些将来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准确。

最后一个我认为是大数据,现在全球数据量每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个量是非常可观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数据库会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实时,越来越准确。有了这些数据以后,让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大量分析。

我觉得这些科技进一步的发展,会让整个医药健康的产业有一个飞跃。

刚才讲的不仅仅是便利性的问题,便利性是说方便了患者去得到更多的科普,了解他的病情发展,更好地接触医生等,实际也是用药的依从性。药物依从性真正保证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让他可以更快、更好地康复。所以科技不仅让患者更方便了,还帮助他康复,提升他的生存质量的。

蒋逸飞:我一直是可穿戴设备的粉丝。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手表其实既可以测你的心率,可以测睡眠,甚至可以测血氧,很多设备甚至可以测我们心脏是不是有问题。这对很多慢病管理,我觉得是非常有效,以及有一些前瞻性的管理工具。可以想见这些新兴的科技、可穿戴设备在整个慢病管理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大家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一些可穿戴设备,能够帮助大家去做好自己日常病程的管理。

第二个方面是于总也提到的人工智能,这点我其实特别的有感慨。我在2017年2月份参加的整个在欧洲的一个糖尿病学会的会议,着重是探讨在糖尿病领域如何更好地去用科技手段和一些设备帮助糖尿病患者长期获益,当时就有一个畅想。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两个不同的发病机理。1型糖尿患者是胰岛素依赖,必须时刻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忽高忽低是非常有害的。当时已经有一种患者可以背在身上的血糖持续监测仪器。但是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自动去给到相应剂量的胰岛素,这是当时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但是非常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就没有几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当时一些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植入进去,使得胰岛素的自动给药成为一个真实能够实现的事情。

前几天,我参与了一个会议,中途我们总部的一个同事就突然收到了一个短信提醒,是关于他女儿的。他女儿患了1型糖尿病,一直背着持续血糖控制的监测仪器。当时他就收到一个短信提醒,说他女儿的血糖过低了。这个时候他就对我们说对不起,我要稍微停一下,我给我女儿打个电话,让她吃点东西或者怎么样。这个应该说技术现在完全是能做到的。难的是根据血糖的波动,自动去给到胰岛素,去帮助患者更好地使自己的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1型糖尿病是终身的,自动给药就能够确保患者终身的血糖控制都非常理想,减少并发症。

这整个系统变成了一个类似“人工胰岛”的功能,模拟胰岛分泌胰岛素,去帮助患者体内调整血糖水平。这是非常值得期待,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他们可能不用太多去操心病程的管理,一切都留给这个系统来帮忙,去做一些辅助的治疗就行。所以能够想见,整个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在这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5

主持人:刚刚我们也说了遇到一些困难、挑战,但是就目前而言,患者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以待解决,我们的服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蒋逸飞:我觉得一方面还是我前面提到的,对于好药的可及性。我们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的药物,中国幅员辽阔,有患者在城市里,也有患者在乡村,患者首诊可能是在大医院,但他回到自己家里,如何确保他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药物很重要。第二个是关于患者的教育,患者如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的知识,以及在基层的医生如何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到前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信息,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也是愿意和各个不同的机构、协会紧密合作,一起去推动整个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不断创新,也包括指南和其他教育方面有更多的推进。

于刚:我们患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首先有就医和购药、服药的需求,还有很多的,比如心理支持、用药指导、服药提醒等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现在正一步一步地推出各种服务。之前讲到有些是我们在进行的,有些是我们计划要做的。

另外一方面是我们还在优化患者体验,就是怎么样让所有的患者,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够更快地得到他所需要的药品。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我们只有5个运营中心,今年又增加了3个。我们还希望做到更多的冷链覆盖,在全国乡村、城镇各个地方进一步渗透,缩短我们的送药时长,提升我们的服务患者的能力。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12月08日 20:09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01)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