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江化微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江化微(sh603078)>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广东股友

中冶赛迪华为紫光等在内的龙头企业频频造访中冶赛迪

中冶赛迪华为紫光等在内的龙头企业频频造访中冶赛迪,交读懂中冶赛迪 你就能看清“未来生活模样”2019-05-29 10:01:5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  在短短2年时间里,中冶赛迪601618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领域都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韶钢智慧中心正式投产,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钢铁智能制造里程碑式的标杆”;  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应用到重庆智慧城市建设中;  全国唯一的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落户重庆并上线运营……  视察重庆时要求,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牢牢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结合实际在固本开新求变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  大数据智能化,已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重庆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背景下,一批企业抢抓机遇布局重庆、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企业的重庆行动,又助推了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在渝央企中冶赛迪。  这家企业短短2年时间,就构建起了涵盖信息化平台、智能方法和产品、大数据和云计算、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五位一体”的大数据智能化能力体系,业务范围已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展现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给重庆产业以及相关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智能企业  让工厂工人从蓝领转变为白领  未来工厂什么样?  近日,由中冶赛迪打造的世界首个高炉智能集控中心——宝武韶钢智慧中心,亮相西洽会。这是中冶赛迪以未来工厂理念为指导的一次实践,也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  “这是我们以未来工厂理念为指导,在韶钢厂区进行的一次实践,代表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最先进水平。”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劲松介绍,韶钢智慧中心建成后,韶钢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将原有的436名操作人员从重大危险区域撤离,并撤销了现场42个中控室,不但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还带动了工厂管理和组织的变革。  王劲松说,集控大厅内部干净、整洁,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工厂工人从“蓝领”转变为“白领”。  今年年初,韶钢智慧中心正式投产,这不仅是宝武集团2019年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也代表了国内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最先进水平,业内人士称,这是中国钢铁智能制造里程碑式的标杆。  王劲松介绍,在面积仅1600平方米的韶钢智慧中心,植入了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全球首创整合铁区和能介全部单元的控制与决策,就像一个“钢铁大脑”,对全厂的生产运行进行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测和智能决策。  此外,实现距离5公里以上跨工序、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集控、无边界协同和大数据决策,在行业内堪称首例。管控面积辐射半个厂区,工人远离危险作业区,劳动效率提升30-40%、高炉燃料比降低2~10%、吨铁成本降低10-50元。  “在韶钢我们目前只做了三分之一的厂区,在重庆我们将用整个厂区来落地。”王劲松透露,中冶赛迪提出的未来钢厂概念,将在重庆某钢厂全面落地实施。  智能城市  “脸卡”将是未来唯一身份ID  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城市,中冶赛迪已有多款应用。  在2018年中国首届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冶赛迪基于自主研发的Q-TOUCH城市智慧管理云平台,为智慧体验广场打造了智能化管控中心,为小镇运营提供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  从体验上来看,除了在小镇内“刷脸”消费,市民还可体验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新概念服装等,体验各种未来生活,如无人驾驶、机器人助理、智慧办公等。目前,Q-TOUCH已陆续落地到重庆乃至西部的具体项目之中。  让城市建设更智慧,中冶赛迪围绕智慧建造孵化新兴智能产业,打造“轻筑云”平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例如,轻筑提升施工企业对工程现场智能化管控水平及质量安全管理效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低工地噪音与扬尘,还城市一片蓝天。  同时,与各地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合作,通过劳务实名制、职业技能培训、工资发放监管、金融保险服务等,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  目前“轻筑云”已服务全国一千多个工程项目,其中打造了两江新区多个“智慧工地”示范项目,成为第21届中日住宅建筑交流会现场观摩项目。  此外,中冶赛迪还打造了移动开发平台—轻推,有如“轻推会议投屏盒子”的各种智能和感知设备,轻推正帮助上万家企业迈入智能时代。  赋能农业  建公益平台解农产品“出村难”  助力农产品出村,中冶赛迪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打造了全国唯一一个全国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今年四月已正式上线。  这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平台运用“互联网 ”技术和各种支撑保障,具有发挥信息高速对接、资源高效匹配的能力,能够有力促进产销衔接,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出村难”、采购方“买贵”,产销对接不精准等问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  平台还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在海量的农业生产、加工、交易等数据中,探索发现农业生产、销售、消费等全产业的规律,为农业资源的投向提供科学的建议,同时为产销对接相关方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落户重庆仙桃数据谷,已完成了全国580多个贫困县、1500余种特色农产品供应量,1800余家农产品经销商采购量的入库。  中冶赛迪正加快完善产销平台各项功能以及金融、保险服务等,与市农委、渝北区政府一道,把互联网 精准扶贫工作和初级农产品出村出户工程落实到平台的运营中,做出重庆扶贫工作的新特色新实绩。  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中冶赛迪在重庆多个区县打造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五十余个项目。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为沿线国家项目贡献“中国方案”  中冶赛迪一方面立足重庆、深耕重庆,同时也依托其在渝的研发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在越南,中冶赛迪承建了千万吨级绿地钢厂——台塑集团越南河静钢铁基地。  台塑越南河静钢铁项目的建设,让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工业重镇,而当地的农民、渔民经过中冶赛迪3年多的“传帮带”式教授方法,从无技能、无稳定收入甚至靠天吃饭变成掌握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  该项目带动中国相关行业总计33.5亿美元的出口额,解决当地就业约600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的联合钢铁项目中,中冶赛迪也为当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名,投产后的直接经济贡献达人民币140亿元/年,同时带动周边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将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冶赛迪承担了全球几乎所有大型绿地新建钢铁企业的规划和可研等咨询服务,技术、产品和工程项目进入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等市场不断取得新突破。  目前全球排名前50强的钢铁企业有40余家是中冶赛迪客户。  我们比互联网更懂传统产业  过去,外界对中冶赛迪的印象或许停留在“全世界打铁”。  现在,中冶赛迪已成为重庆坚持创新驱动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以核心技术支撑“走出去”的中国品牌。  立足重庆,中冶赛迪的能力体系“走得深”,更“走得远”。  近2年时间,包括华为、紫光等在内的龙头企业,重庆的市级部门、区县频频造访中冶赛迪,交流洽谈合作,促成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在重庆落地;同时,依托位于重庆的研发中心,中冶赛迪更把一系列大数据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中。  “赛迪速度”也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转型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战略方向  短时间内能多点开花,中冶赛迪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怎么走的,依托大数据智能化转型究竟是怎么转的?  “这两年的爆发,可以说是过去十年的专业积淀。如果不实施改革,不打通专业界面,没有大数据智能化,爆发不会来得这么快。”中冶赛迪集团委书记、董事长肖学文说,过去,几十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散落在整个集团中,后来,他们通过内部整合,以“80后”为骨干的技术人员,开始主攻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的结合。  的十九大之后,在中冶赛迪集团的代会上,正式明确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战略方向的转型路径。  “我们要抓住流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肖学文说,中冶赛迪将60年来积累的工艺、装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与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发应用了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系列技术和产品。  从成果来看,有中冶赛迪联合两江新区、华为、紫光合作建设的产业云;有物联网平台;有各种智能和感知设备;有“Q-Touch”;还有开放连接能力很强的智能工作平台“轻推”等。  肖学文认为,这也凸显了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突破与担当作为。  “沃土”  是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环境  如果说新一轮信息革命是天时,内部改革整合是人和,那么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政策体系、发展环境便是“沃土”。  2018年初,肖学文以市政协常委的身份参加完重庆两会后,他就感受到了重庆对大数据智能化的重视。  201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要求,重庆将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8年对中冶赛迪来说是个重要节点。在首届智博会上,中冶赛迪亮相了其完整的能力体系,成为智博会上的亮点,向全球端出重庆智慧大餐。智博会上的智慧小镇正是由中冶赛迪打造的。  从肖学文的直观感受来看,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的政策体系为企业的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氛围。《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之后,市级部门和区县,既有认识也有行动。  秘诀  比互联网大咖更懂传统产业  中冶赛迪的产品为什么有竞争力,靠的究竟是什么?  中冶赛迪集团副总经理张勇认为,中冶赛迪60年的积累、深耕钢铁等传统产业,他们比一些顶尖的互联网企业更懂传统产业。  曾有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主动找到中冶赛迪,这家企业有很多人工智能的高手,“想要一起做点事情”。  张勇说,光懂技术、懂人工智能等是不行的。例如改造升级钢铁行业,最起码要懂钢铁工艺,它是怎么生产的,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技术问题。  比如,这家企业也曾找到过钢铁企业谈合作,但效果并不好。  张勇说,不是因为这家企业的技术不够强,而是它不是钢铁行业的专家。  而中冶赛迪的技术团队,原本虽然分散在各个板块,但有长期服务传统产业的经验。一定程度说,既懂技术也懂传统产业,两者结合起来,这个团队就成为了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结合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转型的阵痛,也就是近十年间,各类研发的投入不小,人力成本不低,但最终还是发挥了价值。  深耕  在渝大数据智能化项目多点开花  一年多来,两江新区等区县,以及市城乡建设、农业、消防等部门都曾到中冶赛迪交流、洽谈合作,而且形成了落地的项目。  比如,中冶赛迪在市消防救援总队指导下打造重点目标消防安保系统,将实现消防重大安保实战场景中的空间、车辆、装备、人员、部门等实况展示、实时指挥、高效协同,把消防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打造城市重点目标场所的“防火墙”。  同时,与市交开投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交通领域特色智能应用产品,推动智能感知监测网络、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监测及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大数据分析决策和智能指挥调度,让老百姓安全出行、便捷出行。  此外,在市住房和城乡建委指导下打造的重庆市城乡智慧建设精品工程中,中冶赛迪以智慧建造为核心,以“一平台、一中心、N项应用”的建设目标为指引,建设一个以政务服务为核心、带动行业发展、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的“政务云 行业云 企业云”的大数据智能化云平台。  这些项目也将于今年陆续建成投用。  大数据智能化  塑造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钥匙在哪儿?  重庆市通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明确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出台了相关的行动计划及子方案,通过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中冶赛迪的转型故事与成效,是诸多在渝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受益于大数据智能化战略的例子还有很多:华为、紫光、阿里、腾讯、百度、苏宁等企业的多个重要项目落地;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打破多项世界纪录;投资43亿元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日前投用……  大数据智能化对传统制造业的作用,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可以证明:截至2018年底,重庆已实施203项智能化改造项目,这些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7.3%,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9.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3%。  传统制造业对重庆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可以看看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重庆已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企业数千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  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这是首届智博会的主题。这个主题,已在重庆大地上生根发芽,未来必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本组稿件由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翔采写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19年05月29日 22:36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5662)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