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上汽集团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上汽集团(sh600104)>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姬永锋

2021年4月9日,上汽集团宣布

2021年4月9日,上汽集团宣布,未来5年,将在智能电动化领域投资3000亿元,以实现智能电动化的转型。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本土车企在智能电动化领域额度最大的一笔雄心勃勃的投资。 我们并不需要对此感到惊讶,这是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了自己在未来的生存而做出的努力和承诺。 2021年,是极端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是所有车企以及试图进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巨头们进行战略决策最后的时间窗口。 这是面向燃油车世界发出的最后一记尖锐的警报,也是面向科技巨头们发出的最后一记尖锐的催促入场的呐喊。 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2021年将会是最后一个为未来进行厉兵秣马的时间节点;对于还想杀入战局的科技巨头们而言,2021年也是他们启动布局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 对于整个供应链、营销渠道的参与者而言,2021年也将会是一个推动战略转型的、极端关键的时间窗口期。 对于汽车产业链的参与者而言,2021年已然是需要做出抉择的最后的生死时刻,无论是造车,还是发展自动驾驶系统,亦或是打造数字化全栈能力,3年时间恐怕都是必须的。 3年以后的2023年,智能电动车将会向百年汽车产业发动潮水般的正面攻势,在这些竞争者之中,将会出现苹果、华为、百度、小米等新面孔。 这一场激烈的竞争之中,自动驾驶和数字化将会是基础能力。 冲锋的号角 百度是第一家公开吹响冲锋号的科技公司。 2021年1月11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进军乘用车制造领域。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该公司与吉利汽车合资的汽车公司——集度汽车正式成立,原摩拜单车CTO夏一平出任该公司CEO。 小米是第二家宣布造车的科技公司。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进军乘用车制造产业,雷军亲自兼任汽车业务CEO,称压上全部声誉造车,并将会在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 相对而言,苹果和华为的进度则更快。 在2020年底、2021年初,苹果在产业链上下寻找代工厂的新闻,震动了全球汽车产业链,该公司的老牌智能手机代工商富士康开始频频出手,一方面与裕隆联合打造电动车平台,一方面投资拜腾汽车,一方面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发力汽车代工业务。 苹果造车,已经进入到了生产准备阶段。 华为也是一头房间里的大象。 在2021年,这家公司与北汽合作的第一款车型阿尔法S即将亮相上海车展。 在北汽之后,华为与长安,华为与比亚迪,华为与广汽联合研发的车型,将会陆续面市。 特斯拉,是这个市场中最大的X因素。 2020年结束的时候,尽管全球饱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但特斯拉依然实现了50万辆既定的销售目标。 2021年3月,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35478辆,这个数据意味着特斯拉2021年在华有很大的概率实现40-45万辆的销量。 这意味着,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特斯拉将会威胁到传统燃油车的销量。 2021年Q1,特斯拉全球交付汽车达18.48万辆,同比增长109%。 鉴于在2021年下半年,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奥斯汀工厂将会相继投产,还将会给该公司的销售增长带来势能。 按照这样的势头,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恐怕会轻松实现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扩张步伐正在变得非常迅猛。 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不再盯着彼此,将对方列为竞争对手,特斯拉、苹果和华为才是他们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鉴于此,这些企业在这个极端关键的战略窗口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迎接经历的竞争。 以理想汽车为例,该公司在在2021年2月22日发布了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规划,核心内容包括: 1.将产品布局升级为“X系列”、“鲸鱼系列”和“鲨鱼系列”,其中“鲸鱼系列”和“鲨鱼系列”都是纯电车型。 2.在上海建一个规模达2000人的研发中心。 3.计划在2023年结束时拥有1000个直营销售网点,将自建电动车超充站。 包括上汽这样的传统车企,也宣布了3000亿元的投资计划。 决战2023 对于绝大多数汽车产业的决策者而言,都已明白,2023年将会智能电动车产业决战全面打响的关键一年。 特斯拉给所有人带去了压力。 2022年,由于柏林和奥斯汀工厂的投产、Cybertruck在美国启动销售、中国工厂产能拉升到100万辆,特斯拉大概率可实现200万辆的销量。 2023年,特斯拉Model 2将会投入市场,且会在亚洲拥有第二个工厂,柏林和奥斯汀工厂的产能还将会持续扩张,这将会使得该公司年销量达到300万辆。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苹果和华为。 在2021年开局的时候,车评君曾分别向李斌、李想及何小鹏询问了苹果汽车上市的时间,当时一个普遍的预期是2025年。 《建约车评》彼时的预测是2023年。 从产业链得到的消息看,苹果汽车在2023年上市已经是一个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华为自有品牌汽车上市的时间看起来是一个迷。 这家公司曾发出一份内部文件,措辞严厉地表示“谁提造车谁就走人”。不过,该份文件有效期的时限是3年。 华为自有品牌车型产品的上市时间段,预计也会是2023年。 在2023年,特斯拉的保有量将会达到700万辆,其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和数字化供应链上,将会变得异常强势。 在2023年,在一些特定的驾驶场景中,像特斯拉这样的车企也许是可以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 在2023年,苹果将会把自己的应用生态带到智能电动车上,特斯拉可望依托庞大的车队规模打造自有的应用生态,围绕着智能电动车的开发者群体将会开始成长,规模效应将会发挥作用,市场将会发生分野。 在2023年,5G通信网络开始变得可用,一些高效的充电网络将会实现盈利进而带动投资的热情。 百度集团CEO李彦宏在接受外部采访时透露,集度汽车的首款新车预计会在2023年底推向市场。 小米的雷军承认,做一款车需要3年时间,该公司首款小米品牌的车型产品将会在2023年底投放市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不无压力地表示,对于小米汽车而言“首战即决战”。 在2023年的时候,这个市场上将会塞满了像苹果、华为、特斯拉、百度、小米、理想、蔚来和小鹏这样的科技公司。 当然了,甚至于谷歌、滴滴和阿里,都有可能出现在竞争者的队伍之中。 市场的竞争将会极度激烈。 竞争方式和对能力体系的要求将会完全不一样。 产业技术标准发生剧变 在2023年的时候,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数字化和自动驾驶将会成为智能电动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2023年,具备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硬件深度,将会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车产品的标配,包括500-1000TOPS的算力,高线束、高测距的激光雷达,更加先进的毫米波雷达、高精度摄像头,高精地图等基础设施。 这些车型,将会具备非常强的自动驾驶能力。其中,百度、苹果和华为,在算法领域具备非常强的实力。 特斯拉走的是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依托该公司超强的自主芯片和海量的驾驶里程数据积累,该公司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竞争中也将会始终处于第一梯队。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些公司,需要在2021年的时候做一个抉择,如何解决自动驾驶系统的问题?是外包还是自研。 数字化,是另一个智能电动车竞争的关键领域。 在2023年的时候,苹果、华为和特斯拉们,大概率将会定义智能电动车数字化的工业标准,在这里会包括: 1.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中央处理器”; 2.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操作系统”以及相对应的交互方式,逐步标准化的输入输出设备; 3.真正意义上的面向5G通信的、智能电动车的第一代“杀手级应用”,以及应用生态的雏形。 当这些核心“部件”的形态被确立之后,也意味着汽车的数字化将会拥有比较明确的工业标准和演进方向。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和自动驾驶相比,数字化是一个更为陌生的领域。 自动驾驶如果说本质上还只是算法的问题的话,数字化需要重构汽车的等计算平台、需要打造操作系统、需要运营应用生态、需要规划出杀手级应用和未来迭代的方向。 做这些事情,对任何一家传统车企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需要决定,这些东西是自己做,还是将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 如果说,自动驾驶还只是一个“部件”的话,汽车数字化则将会掌握汽车和用户相关的所有数据,这样的东西外包之后,车企还剩下什么? 如果要自己做,也许一家车企可以芯片和OS的工程问题解决,但应用生态能否做成,则取决于规模。 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可以成为汽车界的“苹果”。然而,更残酷的是,这些不能成为“苹果”的车企未必可以在未来生存下来。 由于自动驾驶、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等因素都具备非常强的规模效应,使得智能电动车产业和传统燃油车产业相比,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效应,这使得一些小型车企将会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智能电动车产业,从终局的角度看,在全球范围之内,恐怕只会剩下5-10家大型汽车制造商。 汽车产品定义会发生剧变 电气化、自动驾驶和数字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产品属性。 在此之前,很多人低估了电气化给汽车产品带来的根本性改变。 电驱动,从动力层面上根本改变了汽车,使之从机械传动进入了电控出动阶段,这使得后续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执行机构有了精准控制的可能性。 动力电池,则从能源层面上根本改变了汽车,使之从化石能源进入电能时代。 当汽车上拥有了大量的电之后,后面的电气化革命、数字化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才会拥有能源的基础。 比如,在静止场景上可以通过动力电池的电驱动空调,这就使得汽车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如酷暑、严寒中,在汽车静止不动时,借助空调的气候调节,人们依然可以在车里休息。 未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可拓展场景是,人们也可以在车上工作,在车上娱乐。 当车上有了电之后,为什么只将其用于驱动空调呢?可以做一个外接220V电源接口,也可以将其用于驱动其他的大功率电器,在静止时为高性能计算机供电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场景。 既然车在静止时是可用的,那么为何车上只能布置座椅呢?为何不可以布置写字台和“零重力”悬浮式座椅——床呢? 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使用场景和产品属性。 中国的一些头部自主车企,已经将座舱和内饰的硬件设计部分,列为企业的战略研发部门。在2023年将会给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自动驾驶,则让汽车从纯粹的以机械行走架构变为“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们可以用于运人、运货,也可成为人的“伴侣”。 数字化将会给汽车产品带来更加激动人心的变化。 在智能电动车上,有充沛的电能供应,有超强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有大规模的触感器和强大的输入输出设备,还有5G通信。 我们认为,基于上述这些东西,智能电动车大概率会成为人类社会第三代智能终端,并在这之上,打造出全新的应用生态,腾讯对此的定义是“全真互联网”,另外一个与之相似的提法是Metaverse(元宇宙)。 如果汽车是一个超级智能终端,则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存储就会成为我们看待智能电动车的另外一个视角。 在未来,智能电动车,基于机器人、空间、计算终端、能源终端等几种最基础的品类,将会组合出很多新品类和新的细分市场。 可以预测,苹果的第一款汽车,将会是将以计算终端为主的一个新品类,将会给用户带来炫酷和实用的交互体验,也将会有一些创新的“杀手级应用”。 理想汽车不久之前发布的“鲸鱼系列”则主打“创造移动的家”的理念。 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打造定义增量场景,打造新的汽车品类,在接下来就会成为主要的挑战。 挑战也是机遇。 这些新品类,在成本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之下增加了很多价值巨大的增量功能,将会给传统燃油车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时机决定成败 越伟大的赛道,timing越关键,早了不一定成为先烈,迟到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对于智能电动车这个超级赛道而言,由于强大的规模效应、头部效应,将会带来赢家通吃的效果。 任何一家巨头,哪怕技术实力再强、财务资源再雄厚,也无法承受让竞争对手率先跑出规模,通过数据形成自己的护城河,最后越来越难以超越。 此外,由于造车、打造自动驾驶系统、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模块,时间周期都很长,3年是一个最基本的产品周期。 这也使得2021年,对于这个产业所有的参与者而言,不得不做出战略决策的最后时间窗口。 对于被传言造车的滴滴和阿里们而言,2021年,也是一个极端关键的决策时刻。 要么在今年做出决定,全力以赴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要么选择放弃,做一个安静的看客。 对于其他的尚未说出“all in”的传统车企而言,也是时候做出你的计划了。 原创 余建约 建约车评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04月10日 10:4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1786)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