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南方500(LOF)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基金>南方500(LOF)(of160119)> 浏览帖子
重庆股友

一个天才的陨落(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书》《一个天才的陨落(上)》《一个天才的陨落(中)》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而害吴起。翻译又过了很长时间,魏国宰相换成了公叔痤。公叔痤娶的是魏国,他对吴起非常忌惮。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辱子,起见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翻译公叔痤的仆人(很可能是商鞅)献策说:“吴起很好搞定。吴起为人自视甚高,受不了委屈。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一位贤能的人。可是魏国这座庙太小,我担心他会没有久留之心。您不妨招他做驸马,如果他果真没有久留之心,就一定会拒婚。’然后,您再与吴起一同回家,让夫人羞辱您。吴起看到对您如此傲慢无礼,就必定不敢再娶魏国,这样您的计谋就能成功了。”公叔从之,吴起果辞。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翻译公叔痤依计行事,吴起果然辞谢与的婚事。魏武侯猜疑吴起,对他不再信任。吴起回到家越想越害怕,担心被诛杀,遂逃奔楚国。解读这个圈套太阴险了,完全是根据吴起性格量身定制的一个大坑等着他跳。当然,不同的局,必须根据不同的性格来设,否则几乎没有效果。假如吴起是谨慎懦弱的性格,那么他即使再不情愿,也不会拒接国君的赐婚。这个局中,仆人最精妙的一招是让公叔找国君说的一段话。首先,他先给国君一个假设前提,而这个前提是否存在,其实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这个前提是什么呢?“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就是这句很正常的描述,仅仅表达了一种担心,甚至根本没必要去验证这个担心是否正确,也没法验证,但只要国君心里觉得这个担心是必要的就行。杀人不如诛心,仆人不仅摸清了吴起的性格,也看透了国君的心理。不管这次的计谋是否成功,这句话都会像毒蛇一样慢慢钻进国君的肚子里,很像蒸馒头时候放了个酵母,想起来就发一次,发一次就久久不能释怀。就好像爱人之间问“你爱我吗”一样,如鲠在喉,怕得要死,但又搞不明白。爱人会反复想:要是真的不爱怎么办?有了这个前提,公叔痤顺理成章说出了下面这句话: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您不妨招他做驸马,如果他果真没有久留之心,就一定会拒婚。)这句话看起来逻辑严密,实则有重大推理漏洞。吴起不想久留魏国,会拒婚;但吴起拒婚,不代表他一定不想久留魏国。打个比方,一个造假的上市公司往往不会分红,但一家不分红的公司不一定就是财务造假。有些公司正处于扩张期,需要很多资金去研发和购买设备,自然不会分红。就这样一个虚假的前提、有漏洞的逻辑推理,但是听上去,却很有道理。职场中,也有一些小人会用类似的计谋,比如向领导报告某人心态可能有问题,但是空口无凭,需要设计一个实验去帮领导验证他的心态。然后,又根据对方性格去诱导做出特定的行为,来迎合这一实验,让领导相信之前的猜疑是对的。分析到这里,我并不是想叫大家去做局陷害别人,欲行大善之事,必谙大恶之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命运的理解。但在历史上,很多善人都没有善终,那种“忠而被谤,贤而被疑”的事比比皆是,倒是一些奸佞邪恶之徒,多能飞黄腾达、享其天年。曾经看到有人从《二十四史名将故事集》中统计,书中介绍了62位名将,竟然有半数以上并没有死于战场,其中有13名死于你争我斗的官场。比如吴起、白起、蒙恬、韩信、岳飞、于谦等名将,都是被官场的暗算夺了性命。另有司马穰苴、孙膑、廉颇、李广等名将,也都是战场上傲视群雄,官场上却落花流水,或被明枪所伤,或被暗箭所害;有的郁闷致痛,有的被迫自戕。再比如,南宋时,四大抗金名将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都是何等英勇善战,然而,阵前能够打败金兀术,却敌不过身后那个兴风官场的秦桧,小报告弄得肩国大将人人自危,以致刘錡呕血而亡,岳飞屈杀而死,韩世忠削职还乡,从此口不言兵,整天骑着毛驴逛西湖,韬晦存身,空耗生命。最后,我谈下怎么破解公叔痤的阴险套路。这种陷阱真的防不胜防,大家也可以多想想。1.遇到任何事,多问为什么,多思考利益关系。国相请你,当面羞辱国相,难道不应该多想想为什么吗?是一直如此,还是故意演戏?凡事要多想想,事出无常必有妖。与国相平时相处得如何,稍微打听下也就知道了。国君赐婚,也要想为什么。怎么就突然要赐婚给你?就好像你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一个网友,突然给你推荐了个“牛股”,难道你不该多想想为什么吗?2.尽量不要有重大性格缺陷。《孙子兵法九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意思就是说,做将军的人,性格中有任何一种特点,都会被别人利用。遇到勇敢不怕死的将领,就引诱他去攻击打不赢的目标,从而歼灭他的军队;遇到胆小怕死的将领,就威逼利诱他,让他投降;遇到急躁不稳重的将领,一碰就着、一惹就生气,可以因此设计害他;遇到廉洁而爱好名声的将领,就可以故意打击他的廉洁和名声,让他受侮辱而失去理智;遇到过于在乎平民的将领,就可以在战争中,故意让他因为避免造成平民的损失,而陷入被动。每个人吃的大亏,往往都是因为性格上的重大缺陷。如果实在改不了,最起码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要让别人轻易看透你。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翻译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的贤能,所以吴起一到楚国,便立刻任命他为宰相。吴起就任后,严明法律政令,裁撤不需要的官僚,废除疏远的王族,用节省下来的钱安抚奖励征战之士,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破除各家关于合纵连横的游说。于是,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击败三晋,向西征讨秦国,各路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而在楚国的王亲贵戚、显要权臣中,也有很多人因既得利益受损而怨恨吴起。解读对魏国失望透顶的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命为宰相。此时的他,在军事上,早就已经天下无敌,从来没有失败过;在政治上,也已经走到的职业生涯的顶点,这是真正的出将入相。但吴起大刀阔斧的改革,深深得罪了满朝亲贵。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也是自古改革家不得善终的宿命。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馀家。翻译楚悼王芈疑去世。楚国的贵戚和大臣作乱,在灵堂追杀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体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葬礼结束后,楚肃王即位,下令宰相将作乱者尽数翦灭,因射杀吴起之事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解读为什么有七十多家勋贵被灭族,不觉得太腥风血雨了吗?动静是不是太大了一点?《吕氏春秋》解释说:按照楚国的法律,兵器触碰到君王尸体属于重罪,攻击吴起的贵戚们都被株连三族。我觉得,这种解释有点牵强。哪怕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出现过几次兵器触碰君主尸体的事件?如果一件事没有先例,也几乎不可能发生,又怎么会被写入法律呢?另外,真的有必要杀这么多人吗?春秋战国时期,哪怕是弑君的案例,也不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屠杀”。而且这些人可都是楚王的亲戚,这么残酷诛杀自家人,历史上恐怕也是独一份。新楚王这么做,并不是要遵纪守法,也不是为了替老楚王的尸体或吴起报仇,他肯定另有所图,否则怎么会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屠杀。要知道,新楚王刚登基,权力还不稳固,冒然杀这么多勋贵大臣,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一不留神,很可能被勋贵们联合起来反杀。我觉得,新楚王也认可吴起改革,他是借吴起被杀的机会,彻底清洗改革路上的绊脚石。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位子都空出来了,也好把权力分配给自己信任的大臣。最后,有一个我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留给大家一起来思考:为什么已经把吴起包围在葬礼上了,他们不直接用刀去杀吴起,非要用弓箭呢?难道不知道弓箭会误中王尸吗?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19年07月08日 09:58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3048)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