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官方的3·15晚会以及相关曝光变成了配菜,主菜竟然成了没上榜的拼多多,原因是一篇文章《黄铮看不到,拼多多盗版中国》火爆朋友圈,在我们的认知中,一分钱值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无形之中每个人都把拼多多定位成路边“两元店”,有了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再加上自媒体的口诛笔伐,就让拼多多成了3·15的主角。
拼多多完全是靠着微信起家的。好友助力拼团,组队杀价,分享得金币,等等耳熟能详的玩法都是依托微信而起,支付也是微信支付为主。腾讯是拼多多第二大股东,给这个互联网“两元店”充足的流量。甚至有传闻说拼多多刚起家时,在广州微信总部旁开设分公司,只招年轻漂亮的姑娘,给高工资,每天就在周围晃悠,勾搭微信小哥们,套取情报,流量入口,互动玩法,平台监管策略等。从微信对拼多多野蛮社交玩法的包容度中可见一斑。
拼多多是一门流量生意,在资本市场,给互联网企业估值,比较看中的是用户数,付费用户占比,日/月活跃用户数,用户复购率,用户平均流水等等数据,甚至对成长型企业,放弃了传统财报的偏见,将净利/PB/PE这些指标打入冷宫,不止是拼多多,最早的亚马逊,大家耳熟能详的bilibili,都是遵从这一套估值逻辑。
流量生意,从没把质量摆在首位。Q1财报净利龟缩9成的三七互娱,游戏质量不高,做页游起家,靠买流量拼概率博傻,竟成了A股游戏板块龙头。
别指望在两元店里淘到宝。
只有盗版书,没有假书,字都是一样的;只有质量差的卫生纸、拖把、消毒液,没有假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便宜。知道质量不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买,归根结底还是穷,消费降级。天猫上高档卫生纸销量不小,但拼多多上倾销的卫生纸销量更大。世界上所有的病,归根结底是穷病。
拼多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扶贫项目或养老项目,把电商带进三四五线地方,让中老年人买到便宜货,拼团打发时间不孤单。这些贡献也不可磨灭。
但是两元店毕竟是两元店,拼多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去库存项目,用倾销的方式帮助咱们国家中低端制造业生产力释放生产力,很有意义。
但是也有不少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比如前段时间拼多多员工过劳,公司无人情味,强制加班等等。这些是资本压榨无产阶级的常用手段,很多无产阶级伪装成中产阶级据理力争,但事实是并没什么用,大家该加的班,一分钟都不会少,社会劳动力过剩,自然而然就会朝着内耗前进。
拼多多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到达了两元店能够想象的极致模样,没必要苛责它。很多人背地里用着拼多多,表面上却骂它,仿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和北上广挂钩,嘿嘿,谁用谁知道。
至于拼多多的股票,我不太会去碰,因为有更好的投资标的。拼多多形象再差,也比阿里日子稍微好过点。反垄断的巨额罚款以及强制剥离文娱成分,貌似离阿里不远了。
昨天的视频有点长,内容有些复杂,不够快乐,这三点是我收到最多的反馈。后面我会改进,这么长的视频,我做着累,你看着也累,凡事都有第一次。
很多人也反馈说我写的东西有时候让人难懂,不愿看。确实是这样,所以短视频火是历史必然趋势,我的视频工作间这周搭好,后面会用视频的内容形式方便与大家交流,就差一对迷你麦克风了!
今天没有操作,还是捂着没动,明天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下一阶段股市的思考,晚安。$拼多多(PDD)$$阿里巴巴(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