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是冰火二重天,银行保险强势护盘,科技股题材股闪崩增加,截止收盘,沪指报3325.02点,跌0.09%,成交额为2468亿元;深成指报13467.91点,跌1.00%,成交额为4594亿元;创指报2700.53点,跌1.46%,成交额为2583亿元。两市成交7000亿元左右,这样的成交量是很难带来趋势性反弹的,何况闪崩个股大部分成交量的大增,扣除闪崩个股,成交量还要小很多。
现在全市场都在讨论股价闪崩问题,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机构调仓换股问题,而是整个市场运行环境变化,不支持核心资产高估值,引发市场恐慌,如果再有利空,那么闪崩就是板上钉钉,没有利空,股价也是难免会下跌,但下跌的节奏会放缓。
核心资产上半年大涨特涨,一个逻辑是货币宽松的估值重估,现在货币政策与上半年相比,明显收紧,另一个是IPO 太快了,对高估值构成巨大压力,后市一些高估值抱团股还会闪崩,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个股还会下跌,调整仅仅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但节奏方面很难准确预估,不管是哪一个市场,上百倍市盈率的科创板都是不可能长期维系的,就是创业板近70倍市盈率也是严重高估。
银行保险上涨,既有估值相对低估的因素,也有长期股价不涨的因素,尤其是银行,今年以来走势十分低迷,最近看多银行的声音增加,像某券商就发布了《银行资产质量迎来阶段改善的拐点》认为: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受益于经济恢复,不良资产生产率阶段性见顶。2021年一季度后不良成长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个观点还是较为客观的,银行未来走势如何,我是不认为会有趋势性的大涨,波段反弹一下是可以的,在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截至目前金融让利1.1万亿元,还有4000亿元需要让利,另外市场有声音认为四季度贷款利率将继续下行,可是银行负债端成本怎么下降,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解决银行负债端成本总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银行利润增速不乐观,政策很难把握是银行投资的最大隐忧。
最近人民币升值引发高度关注, 10月21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创下两年多来新高。截至当日19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徘徊在6.6500,盘中最高触及6.640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则徘徊在6.6400,盘中最高触及6.6293,创下2018年7月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上涨,但北上资金却呈现连续的净流出,10月21日消息,截至沪深股市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出69.22亿元,其中深股通净卖出49.02亿元,沪股通净卖出20.2亿元,这已经是连续六个交易日净流出,可见北上资金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看好A股,至少短期是看空的。说明A股存在一些上涨的制约因素。
A股面临的宏观经济是世界上最好的,货币汇率也是较为强势的,就是股指表现差强人意,在于A股需要额外承担太多的功能,带来无序的扩容,闪崩个股不少与再融资有关,股市不强与IPO 扩容有关,阿里巴巴即将申购,申购未上市的大盘股还有几家,未来还会有大盘股申购,这会对资金面造成巨大的压力,正是因为市场抽资不断,带来成交的萎靡,成交萎靡流通市值庞大,股市只能选择低迷震荡。
一天走势较难判断,拉长一点时间看,股指不会转强,还是延续一种相对低迷的震荡,短期看,上证综指可能会比深圳市场强势一点,但也不会持续太久,大资金对周期股不会很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