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牧原股价不震,除了猪周期迟迟没有到来之外,还跟市场预期牧原未来缺乏成长性有密切关系。在牧原育肥商品猪越来越像1亿头大关逼近之时,市场认为牧原如之前双汇一样,开始成为一家稳定经营的类寡头公司。与此同时,养殖行业又还没有证明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牧原的利润和分红也显得不够确定。所以牧原的股价一度有点两边不靠的意思:买红利的资金,倾向于去追逐垄断性和稳定性更强的股票;买成长的资金,则去弹性更高的领域——当然,这也不只是牧原的问题,很多消费龙头此前都遭遇到这个问题。
但近期牧原的一些变化却在打破上面这个预期。先是,去年下半年,牧原调整仔猪销售策略,开始重点拓展仔猪销售业务。目前来看,业务推进顺利。在育肥猪之外,牧原又开辟了另外一个不小的市场版图。再是,牧原准备港股二次上市,募集美元,正式进军海外市场——越南是出海第一站。三是,包括养殖服务等业务,也传出销售,提上公司发展的议事日程。
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牧原正在由一家年出栏1亿头左右的稳态公司,重新变为一家固有业务竞争力十足、第二曲线稳定发展的成长型公司。而且这些业务耗用资本量远远低于此前高速发展阶段的规模。未来牧原将由“低增长+高分红”的定价模型向“高分红+稳定增长”的定价模型。
至于股价如何演绎上述的变化。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