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特斯拉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特斯拉(tsla.us)> 浏览帖子
特斯拉(tsla.us)6.08up0.1220%取消关注+关注行情展开
Ka15_70

上海:我想成为新能源「底特律」

继开疆拓土,不断招商引资之后,上海打造中国新能源“底特律”的决心开始显现。

2月25日,《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下称《计划》)发布。该计划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列出了雄心勃勃的高增长目标: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业产值35%以上,其中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

也是到2025年,上海政府计划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务和公共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将超过70座。

作为对比,2020年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为136.6万辆。此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预计在500万-600万辆。这意味着,按此推算,届时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或将占据全国超过两成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该目标,《计划》提到,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落户、人才奖励等支持。

顶层设计振臂高挥,而上海的汽车相关企业早已暗暗加速。

前不久,理想汽车宣布将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官方表示,该中心主要用于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前沿开发,有分析认为,新研发中心的设立,和理想汽车计划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前,蔚来汽车的全球总部、威马汽车的总部和研发中心早已落地上海,而上海临港更是引进了特斯拉超级工厂。

此外,地平线的车载AI芯片全球研发总部以及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全球总部也将落户上海。更早之前的2017年3月,地平线就已经在上海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如今这个被广汽、长城以及比亚迪等车企看中的芯片独角兽,已经和上海完成了深度绑定。

“上海有成熟的扶持政策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拉动力是非常好的。”一位上海临港新片区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尤其在大力引入特斯拉之后,对于一些优质的汽车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逐渐加大。

事实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曾经的第一大工业城市,汽车一直都是其支柱产业。面对新四化浪潮,曾经以燃油车为中心的上海汽车工业,也开始布局电池、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等高新技术领域。

来源: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以临港新片区为例,上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该地区接下来将会在在新能源三电领域“精准招商”。目前新片区依托特斯拉、上汽荣威等企业逐渐加大上下游布局,汽车领域关联企业突破60家,2020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600亿元。按照规划,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总产值目标1200亿元,是新片区首个有望突破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在这个背景下,上海新能源汽车的份量也开始越来越重。2020年,上海汽车实现产量264.68万辆,占据全国10.5%的份额,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3%至6735.07亿元。新能源汽车完成产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9倍,产值同比增长1.7倍,达到663.64亿元。其中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由2018年的29%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63%。

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建成充电桩超过37万个,其中车桩比约1.1:1,这个比例远低于3:1的全国车桩比标准。其中全市公用及专用充换电设施已超过10万个,外环内以服务半径1公里计算,覆盖率达91.8%。外环外以服务半径2公里计算,覆盖率达63%。

此外,政策体系也将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管体系逐渐成熟。凡此种种,都为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提供了支撑。

2020年,坐拥江淮汽车和安凯汽车的合肥,先后拿下蔚来、牵手大众、投资零跑,把造车新星和老炮都揽入怀中,被称为“最牛风投机构”。大众汽车CEO迪斯更是立下军令状,要助力安徽打造中国电动汽车中心。

如今距合肥500公里之外的上海也开始大步快跑,不断用真金白银押注电气化浪潮。当各地政府面向电气化开启“军备竞赛”,谁会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底特律”?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上证指数(SH000001)$$比亚迪(SZ002594)$$蔚来(NIO)$

#投资新能源汽车认准515030##碳中和概念股崛起领涨大盘##海底捞预计去年净利降超9成#

科技新兴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不建议投,同时有些板块经过一轮上涨后,后续有可能出现波动回调的情况,不要盲目追高,保持理性投资。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03月02日 10:3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3)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