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茅台
茅台的市值高得有些出奇,也让一些人有点忧虑、有些不平。有人说,茅台有啥科技含量啊,怎么能比科技公司市值还高呢?可市值不会听你讲什么道理。市值听什么呢?听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刚有点钱买酒哈的时候,市场上最牛的酒不是茅台,而是五粮液。后来,打广告最狠的,是孔府家、孔府宴和秦池。茅台能有今天,主要得益于善于讲故事。
过去,人们喝不起酒,逮着喝酒的机会就大喝,慢慢形成一种酒文化,商务活动也好,朋友相聚也好,不”壶来“几下,好像不够意思。时间一长,身体与心理都吃不消。这时候,茅台开始讲故事了。他们说喝茅台可以养肝,还不得癌症。很快,茅台就取代了五粮液的市场地位。接下来,茅台又对自己的品牌定位进行了两次升级,先是把喝茅台弄成了一种身份象征,然后又把茅台弄成了收藏品、金融产品。
酒不只是”喝“这一种价值。足球更不只是拿个冠军或进世界杯这一种意义。玩职业足球,也得会讲故事,在不同阶段,讲不同的故事。进军世界杯的故事当然是好故事,可你没到那个阶段,好故事就会变成坏故事。大家都穷得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你把茅台定位成收藏品,就只能砸在自己手里了。
为什么要玩球?为什么要看球?为什么要搞职业足球?都不只是一个答案,都需要故事来阐释。从看球是看输赢,到看球不看输赢,再到看球依然是看“输赢”,需要故事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