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精选平衡的基金经理董福焱有个视频号,董大爷读书,挺有意思的,很多讲艺术史的视频蛮涨见识。我发过很多董福焱对行情的解读,他是一个挺有想法的基金经理,在一季报里,他讲了对AIGC的看法:
一季度表现亮眼的还有 AIGC 概念下催化的 TMT 版块行情,尤其是三月份以来,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很多人用十年前智能手机或者 5 年前新能源车的趋势性行情来类比当前 AIGC所引领的 TMT 行情,我们对此看法谨慎,只小仓位阶段性参与,理由是我们认为宏观层面存在如下 3 个重大区别,导致上述类比很可能并不恰当:
1)资金成本不可同日而语。高企的美国国债利率水平和利率曲线深度倒挂下,宏观金融条件是去杠杆而非加杠杆、是挤泡沫而非吹泡沫(e.g.硅谷银行等事件)。而人口、社会、地缘政治等深层次原因,构成大周期级别拐点,令通胀持续,从而令上述金融条件持续。所以我们看到在 AIGC 真正取得突破的美股,相关版块并没有突出表现,两相对比,可以判断 A 股的 AIGC 行情更多是情绪和博弈因素在推动。
2)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不同。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都受益于全球化的环境,比如制造端的全球供应链分工,和销售端的全球大市场。当前,前述全球化环境发生逆转,而本土 AIGC 的发展在算力端、算法端、数据端又仰赖于全球化,这其中的矛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断供等风险,可能在其发展道路上构成约束。
3)产业周期的阶段不同。被用来类比的智能手机、新能源车等是“从 1 到 n”,是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后期的硬件落地,瓜熟蒂落,一马平川;而 AI 是“从 0 到 1”,虽是下一轮康波周期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但难以一蹴而就。就像上一轮康波周期的驱动力信息技术革命在诞生前经历了上世纪 70 年代的滞涨一样,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式落地前,也需要经历春天前的冬天,元亨利贞,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在路径依赖下,以秋天收获的心态过冬,违时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