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巴菲特曾经投过的那些有代表性的生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老。
其中: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1937年创立,巴菲特1983年投资,历经将近50年;
喜诗糖果,1921年创立,巴菲特1972年投资,历经超过50年;
可口可乐,1886年创立,巴菲特20世纪80年代末投资,历经超过百年;
美国运通,1850年创立,巴菲特1964年投资,历经超过百年;
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立,巴菲特1973年投资,历经96年。
GEICO,1936年创立,算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巴菲特1976年投资,历经40年。
其实,这些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按道理巴菲特应该早已熟知,尤其是家具城,就开在他的老家,他早就知道,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去投资?
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小企业必然长不大,大多数大企业必然会衰落。这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如果按照统计规律,这么老的生意应该衰落,为什么巴菲特要等这么久,才买入呢?
在一次采访中,巴菲特和芒格谈到过一个有趣的事情,记者问他们:假如在1886年你们会投资可乐吗?芒格说:我可不知道人们当时会对这种看起来像药的、怪怪的东西,做何反应。巴菲特马上补充:当时我们肯定不会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芒买入的公司必然要历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他们从来不投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见过的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考验,历经各种状况和环境的变化,看到它是如何应对、如何演化的。如果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测试之后,它还能够达标,那么在不确定的未来,它依然大概率能生存下来,就象历经沧桑巨变仍生存下来的那些生物,如银杏、水杉、蒴类植物一样。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投资的本质是判断未来。而未来的演化是不确定的,也无法准确预测。假如我们不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和天才一样的洞察力,那么我们能用的唯一办法,就是研究历史,去收集和评估“历史记录”。
我们也还发现,巴芒一贯放弃那些“太难”的投资机会,他们确保买入的生意必然拥有优秀的历史记录,以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冲击。
巴菲特曾经在股东大会说了这么一段话:“过去的50年多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意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的纺织厂、制鞋厂、百货公司、代金券印花票公司甚至报业公司,全都遭受世界变化的沉重打击。我们无力预测未来,我们所有的事业,就是在这些冲击之下建立起来的。”
包括对苹果的投资,巴菲特也同样没有很早就投资苹果,而是等它通过了多年的历史测验和各种的压力测试,才开始大手笔建仓…$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贵州茅台(SH600519)$ $苹果(AAPL)$ @复利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