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伯克希尔-哈撒韦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 浏览帖子
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6.08up0.1220%取消关注+关注行情展开
解忧程

巴菲特失败中反思:投资理念的飞跃性进化经

巴菲特失败中反思:投资理念的飞跃性进化
经过深刻的反思,巴菲特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鲜有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购买廉价的燃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虽然在早期投资这样的股票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在1965年投资伯克希尔后,我就开始发现这终究不是理想的投资模式。
如果你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即便长期而言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能很糟糕,但因为股票市价的波动,应该有机会以不错的获利水平转手。我将这种投资方法称为“烟蒂投资法”,就好比大街上捡一戳还能抽一口的雪茄烟蒂,对瘾君子而言只是举手之劳。
然而,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首先,看似便宜的价格可能最终根本不便宜。一家处境艰难的公司,解决一个难题后不久,便会冒出另一个难题。就像厨房里如果有蟑螂,就不可能只有一只。
其次,你先前得到的价差优势,很快地就会被企业的低回报侵蚀。例如你用800万美元买下一家清算价值达1000万美元的公司,若你能马上把这家公司给处理掉,不管是出售或是清算都好,换算下来你的报酬可能会很可观。但是如果这家公司最终是在10年之后才处理掉,即便收回1000万美元和每年有那么几个点的分红,那么这项投资也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相信我,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却是烂公司的敌人。或许你会认为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不过我却不得不付出惨痛的代价才搞懂它。
幸运的是,巴菲特没有将从伯克希尔身上榨出的现金,继续投人纺织品生意,而是拿去收购了国民赔偿保险、伊利诺伊州国民银行、奥马哈太阳报等优秀公司。1970年,伯克希尔纺织业务年利润4.5万美元,购买的保险公司年利润210万美元,银行年利润260万美元,三个部门的业务所占用的资本大体相差无几。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巴菲特为什么那么痛!1028万美元砸进伯克希尔,从绝对金额看并没有亏损,但是如果资本没有被拴死在没落的纺织业,而是直接投资于银行、保险、报纸,到1985年巴菲特彻底关停纺织业务为止,长达20年时间,这1028万美元资本早已驴打滚式变成一笔天文数字。而拴在伯克希尔的驴,就那么静静地傻站着,没有打滚。在2010年10月18日CNBC电视台一档财经节目里,巴菲特说他估算过,这次错误造成的损失大于2000亿美元。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01月16日 00:2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15)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