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说:“使用生命的最佳方式是将其花在更为持久的东西上。”
史蒂夫·乔丹在《奥马哈的先知》一书的结尾中写到,巴菲特这样评价伯克希尔:“我一生都在奋斗,我相信伯克希尔的道路是最为长久的。”最初,伯克希尔是一家1889年成立的纺织业制造公司,1965年巴菲特接管了该公司。我们可以说最初的伯克希尔有132年的历史,尽管现代版只有56岁。但即便以56年计,相对于大多数现代大公司的平均寿命而言,仍然算是不短的历史了。
企业的寿命是理解估值,以及判断公司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大多数公司的存活期不长,存活率也不高,1965年~2015年,全球市值超过2.5亿美元的公司中,只有一半的公司存活时间超过10年。那些存活下来并成长为《财富》500强公司的寿命稍长一些,但也不会长太多。如今,大型公司的平均生存期仅有16年而已。
理解企业寿命的关键是要了解它与变革高度相关,约瑟夫·熊彼德称之为“创造性破坏的常年暴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企业寿命的短暂与快速的创新有关,当“变革速度加速时,企业寿命也在缩短”。
摘自杨天南译罗伯特·哈格斯特朗著《终极金钱心智》260页
中国太平的95年,也许会被人们认为是不连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这95年就是这家企业的寿命。如果是其它行业,我会认同这些人的观点,但是保险公司不一样,特别是在境外经营的保险公司。它就是那些少数寿命特别长的行业中寿命特别长的企业,保险行业的普遍本质和它的特质决定了这件事情。
大而不倒是保险行业的普遍本质,大公司总是有能力穿越周期,甚至大多数时候还因为其它行业和社会风险而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财政部当爹就是特质,既有在面临资本风险时无限转账的基因优势,也不会在市值太低时私有化。
即使政权更替、即使战争、即使政治动荡、即使被制裁、即使数次金融危机……仍然活着,并且还越来越大,甚至越来越好。
这就是永续经营的$中国太平(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