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HJT电池与TOPCon电池之争》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率高,但成本较高。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是采用HJT结构的硅太阳能电池,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属于N型电池中的一种。从性能表现来看,HJT电池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备高转换效率、低光衰、低温制程、高弱光响应、稳定性高、衰减率低等特性;在降本方面,HJT可以兼容薄硅片和使用银包铜来降本。
HJT固然美好,但需要攻克的技术并不少,至少从当下来看短期内并非最好选择。从技术层面来看,HJT电池制备的核心工艺发生本质性变化,市场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另外由于与当前产线不兼容,对于设备投资的价格更高,前期投资较大;此外,HJT成本仍较高。
目前HJT电池技术工艺还不是特别成熟和稳定,需要工艺爬坡、硅片减薄、非硅成本降低等合力驱动“降本提效”。
HJT降本路线清晰,2021年HJT电池成本高于PERC电池0.1元/W,2022年HJT成本有望低于PERC。
随着HJT产业化加速,迈为股份等异质结技术公司纷纷加速异质结产能落地、扩产;与此同时,也在加速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转换效率。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预计2023年开始全行业扩产爆发,主流大厂将开始大规模扩产。
6月底隆基绿能称其HJT电池研发再次突破,M6全尺寸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26.50%,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随着近期HJT利好催化密集,HJT板块估值有望迎来较大弹性。
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类似,光伏电池的TOPcon和HJT路线之争也尚未尘埃落定。
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下称“TOPcon”),从性能表现来看,相较于PERC及同时期其他N型技术,TOPCon具有更高的量产效率、更优的量产成本和更明确的提效降本路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最具性价比和商业化价值的电池技术路线之一。
对比TOPCon技术和HJT技术,TOPCon技术实验室效率和量产效率均低于HJT,但其生产线可由现有生产线升级,节省投资成本;不过仍存在工序多,工艺复杂,良品率较低等问题。目前来看,TOPCon已拉开量产,但HJT还未实现。
HJT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比较适合新进入光伏行业的投资者,且要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可以支持企业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在现有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下,先发展TOPcon电池技术来升级现有技术更为稳妥,需要的投资也相对更少。TOPCon为过渡技术,长期必然走向HJT技术,但HJT技术何时会真正爆发?
2023年很可能是HJT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元年,行业新研发设备的供应能力已具备、非硅材料的降本提效路径已形成、再加上产业资本需求推动,都会给HJT技术带来引爆点,2025年左右HJT异质结电池应该会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产品,产能规模大概率也会超过现有的PERC电池。
晶科能源今年6月启动尖山二期11GW高效电池及15GW组件智能生产线项目,用于生产N型TOPCon项目;天合光能今年4月也启动了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
个人看好禾迈股份、迈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买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