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霄老师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即便退休,仍心系广大投资者,提出指数 2839 点或成 A 股第六个历史大底的观点。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从过往的历史数据来看,A股似乎每隔四年左右就会形成一个重要底部,如 325 点、998 点、1664 点、1849 点、2440 点以及 2635 点等。
从细节分析,估值角度颇具说服力。当指数处于 2635 点时,全 A 指数的估值为 1.31bp,而前几日指数在 2839 点时,估值已达 1.36bp,两者十分接近。再看成交量,近段时间的成交量甚至低于 2635 点时的水平,地量见地价的特征较为明显。
即便各项指标都符合底部条件,就能断言 A 股一定会上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众多经济学者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观点在美股体现得较为贴切,但对于 A 股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A 股在某些时候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经济状况,政策的引导作用在其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 A 股投资时,需具备独特的视角和心态。首先,要保持心态平稳,不被短期的波动所左右。市场的起伏是常态,过于急躁或恐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其次,要愿意相信光,这里的“光”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对 A 股市场改革和完善的期待。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 A 股置于纯粹理性的逻辑推理框架中。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政策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变化、行业的兴衰等,都可能在瞬间改变市场的走向。在这样的环境下,过于僵化的理性分析可能会让我们错失机会,或者陷入过度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