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04 陷入低谷 2005-2013
听起来感觉AMD这时候真厉害,CPU市场份额和英特尔平起平坐,还一口气吞下了ATI,这不得和英特尔分庭抗礼了?
可实际上,这之后AMD却迎来了最黑暗的十年......
1 ATI买贵了
AMD买完ATI之后,紧接着就连续两年记账上把商誉(Goodwill) 减记了26亿美元。这是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AMD东拼西凑50多亿收购ATI后,仅仅一年就后悔了,发现ATI顶多也就值20多亿。
其实AMD收购ATI,进入GPU领域非常合理,也非常聪明。现在来看,也正是因为AMD收购了ATI,才能在GPU领域跟英伟达抗衡,但问题就是收购价格太贵了,而且贵得还不是一点半点。这就让AMD的现金流一下变得特别紧张。
2 英特尔发力
同时,察觉到威胁的英特尔开始发力了。
虽然我们上文分析AMD,好像都要和英特尔平分天下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悬殊的。当年即使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英特尔的营收也是AMD的10倍,市值更是它的30倍。AMD的市场份额主要都是中低端,而且因为它主打性价比,所以利润率也不高。
英特尔还是财大气粗,经过了全力整顿、裁员、业务重组,就在AMD宣布要收购ATI之后的第三天,发布了采用全新Core微架构的酷睿2处理器,无论是性能还是能效比都非常出色,再一次拉开了和AMD的差距。
关键英特尔还推出了一个Tick Tock战术。(注意这个和那个TikTok没关系啊)
简而言之就是Tick一年,Tock一年:每一个Tick年,更新芯片制程; 而每一个Tock年,更新处理器的架构。就像钟表一样,Tick Tock Tick Tock,永动机似地交替发展。
显而易见,英特尔推出这个战略,就是要自己卷自己,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将制程一路缩短到了14nm,凭借着i3 / i5 / i7处理器,瞬间就重新占领了CPU市场。
3 AMD危机
而AMD这边,一方面花了大价钱买了ATI,结果发现买贵了;同时英特尔那边又发力,市场份额不断流失。
这时候,AMD不仅要在CPU领域和英特尔抢占市场,又要在GPU领域和英伟达抢占市场;而且AMD又要设计、生产,根本无法面面俱到。现金流就开始变得捉襟见肘,债务累积高达50亿美元。
2008年,AMD无奈之下把自己的晶圆厂分拆出来卖掉,也就是之后的GlobalFoundries。而AMD一方面现金流有了好转,一方面也能潜心专注在芯片设计上。
接下来几年,AMD推出的一系列CPU,包括K10架构、推土机系列始终不理想,再加上英特尔借着自己的垄断地位,施压各大厂商都不要用AMD的芯片,导致当时就算是有厂家想要用AMD的芯片都不敢贴它的商标。
AMD的销售业绩,从2010年开始持续萎缩,CPU的市场份额,从高光时刻将近50%下滑到只有20%,而服务器CPU的市场占有率从30%跌到了1%,市值下滑到不足20亿美元。
这时候不要说和市值千亿的英特尔竞争了,活下去都成问题。AMD不停裁员,缩减成本,2013年,AMD甚至以1.6亿美元出售了自己的中心大楼。当时很多华尔街分析师认为,AMD可能就要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