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不可取—— 历史上没有一家公司仅凭低价就能长久维持下去。
无论日本人出于什么理由,他们已经学会利用高品质和价格战,粉碎了美国的各个产业,铝生产制造、钢铁、摩托车、汽车……
现在日本也有人提出,可以稍微降低对品质的要求来提高生产力。的确,日本的劳动力减少,国家债务增加,维持品质的精力在下降,曾经击败美国厂商的电视行业如今已被三星和海尔压制,连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实在令人惋惜。即便如此,日本也决不能自己舍弃世界一流的品质。
牺牲品质的确可以降低价格,但历史上没有一家公司仅凭低价就能长久维持下去。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追求高品质的商品。家境拮据时可能会买些低价商品,但那不是长久之计。
本田进军美国摩托车市场时,顾客并非仅限于富人。虽然本田的摩托车并不便宜,但相对它的品质来说,价格还算合理,因此中等收入人群甚至低收入人群也会购买。
丰田在美国市场也是如此,而且是中等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开始购买丰田,高收入人群则还在买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通用汽车公司破产了。低收入人群会成为本田、丰田和索尼最开始的顾客,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品牌质量好。之后,其他人才渐渐都开始购买。最后,丰田和索尼才开始涨价。
如果降低产品品质和价格,公司最终会走向灭亡。品质降低后,和其他产品的区别减小,最后只好被价格战逼到降价。
——张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