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09926)$ 辉瑞:2025将投入百亿美元用于BD,倾向收购早期管线 | BIOCHINA2025
易贸医疗内容团队编辑
作为生物制药巨头,辉瑞(Pfizer)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在BIOCHINA2025主旨论坛上,辉瑞不仅官宣了其六大聚焦领域,更强调了2025年将拿出100-150亿美元用于BD的重磅战略信息。辉瑞的这一战略,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趋势?对其他药企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请跟着文章脉络回味这场巨头战略发布,一同探寻行业的未来走向。
1
多元化布局,聚焦肿瘤等六大领域
讲述战略发布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辉瑞的财报:2024年,辉瑞取得了636亿美元的营收成绩,第四季度营收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不过,市场的目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财报上,而是聚焦到它未来的发展战略上。
Shaan Gandhi, VP and Head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Pfizer Ignite
发布现场,来自辉瑞总部的Shaan Gandhi表示,辉瑞将聚焦六大领域,包括肿瘤学、抗感染药、炎症与免疫学、疫苗、罕见疾病和内科医学。其中,肿瘤学领域是辉瑞最大的治疗领域,且长期致力于开发抗肿瘤药物,在研管线涉及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实体瘤等疾病。
2023年,辉瑞以430亿美元巨资收购Seagen以发展肿瘤创新抗体管线。据报道,Seagen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研发管线,辉瑞借此交易一举获得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ADC产品。例如,收购的资产中包括针对多种癌症的创新疗法,这些产品有望为辉瑞在肿瘤治疗市场带来新的突破。通过此次收购,辉瑞迅速增强了在肿瘤学领域的研发实力,丰富了其肿瘤产品线,加速向创新疗法领域迈进 。
另外,抗感染药领域也是辉瑞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Shaan Gandhi称,辉瑞希望推出相关药物,帮助提高自身内部调节能力,如皮肤自免病、风湿病等。而免疫学领域同样重要,某款拮抗剂已进入临床研发阶段;在疫苗领域,辉瑞已授权多款产品,持续寻求与生物药企合作,研发针对呼吸道疾病等的疫苗;在内科医学领域(比如偏头痛)和罕见疾病领域,辉瑞也有不同阶段的开发项目,尤其重视中国市场的罕见病治疗。
2
创新合作模式,期待与中国药企有更多合作
在合作模式上,辉瑞有不同的重点关注领域,比如抗体、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等领域。Shaan Gandhi细数了辉瑞过去四年完成的多项交易,涉及抗感染、癌症等领域。
他还重点介绍了Pfizer ignite项目,该项目是辉瑞推动创新合作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研发合作,与中国公司共同投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药物研发各阶段的价值创造,进而提高研发效率。辉瑞可以在毒性研究、临床开发等方面与合作伙伴直接合作,助力其临床数据的收集和全球开发规划。通过该项目,合作伙伴能够以高标准获得全球临床数据,与辉瑞协商项目条款,选择最合适的上市通路,同时还能保留资产所有权,将拥有更多的合作选择。
Shaan Gandhi表示,希望在全球层面上,与中国药企有更多的合作。
3
今年将投150亿美元用于BD,更倾向收购早期管线产品
辉瑞中国战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任宇为本次战略发布带来更多重磅信息。
辉瑞中国战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任宇
他提出,辉瑞中国战略包括创新、合作和承诺三个方面。创新层面,辉瑞致力于引入更多创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此为中国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合作方面,辉瑞近期在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无论是与央企、老牌药企,还是众多的biotech,辉瑞都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承诺则是辉瑞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部分,辉瑞将秉持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提升中国医疗健康水平,携手各方共同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辉瑞在中国拥有近八千员工,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已推出八十几款药品和疫苗。此外,辉瑞在中国设有三个研发基地、一个生产基地和一个数字创新中心。去年11月,辉瑞推出2030战略,计划引入更多创新产品,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辉瑞内部投资部门 Pfizer venture 也在中国开展项目支持创新。
“我一直说中国的创新药市场只有全球的5%,那你们做一个创新的产品,如果要拿到95%的市场,那就要出海。出海,辉瑞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辉瑞也希望有机会跟你们合作,一起把中国研发的创新药带给全球患者。”对于中国药企出海,任宇如是说。
他还透露了辉瑞高层对中国创新的看法,“辉瑞CEO Albert Bourla博士对中国创新十分看好,几周后他将到中国参加国务院主办的一个国家发展论坛。”而就在上个月,辉瑞CFO Dave Denton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辉瑞计划投入100-150亿美元用于业务发展(BD)。从当前看,辉瑞更倾向于收购早期管线产品,这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发展阶段相符。
任宇直言:“希望这100亿到150亿的BD资金,能有比较显著的一部分花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