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厂商支撑逻辑是什么?
正是得益于国产替代预期加持,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几乎成为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一支独苗”。尤其是在薄膜沉积、光刻、刻蚀三大前道工艺设备环节中,包括拓荆科技、芯原微、北方华、中微公司等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均出现了1-2倍业绩增长。
除了业绩大幅提高外,上述公司在合同负债方面去年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而合同负债主要由上市公司预收账款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半导体设备招中标量均呈现增长态势。据各招标平台数据统计,招标方面,2023年3月,上海积塔、华虹半导体、新昇半导体等企业合计招标321台设备,数量高于2月的135台,环比增长137.78%。
中标方面,2023年3月,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应用材料、KLA等企业合计中标129台设备。其中,据天风证券统计,3月整体国产半导体设备中标量同比增超300%,北方华创2023年1-3月可统计中标设备72台,同比增长71%。
半导体业绩和预期背后,究竟有哪些逻辑支撑?其一是国产化进程加速。东吴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逻辑将持续强化,看好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2023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其二,周期反转。近期市场传出半导体库存周期拐点将至,而库存改善、价格压力缓解则有望拉动晶圆厂上调资本开支。对此,浙商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多机构研判,历史数据表明,全球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高度联动,当下时点周期拐点将至,设备厂商同样将深度受益,或表现出更强增长弹性。
其三,AI算力需求催化。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庞大,因此AI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东吴证券、国金证券等机构认为,受AI新技术需求驱动,支撑各类芯片的半导体设备有望成为AI行情扩散的下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