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股友
参见2006年11月20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传张文中涉嫌
参见2006年11月20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传张文中涉嫌侵占国有资产受查》 托管国有资产 物美张文中依靠“蛇吞象”不断做大的诀窍 (2004年)5月17日,北京天客隆集团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物美和超市发职工持股会告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判决物美分别与超市发职工持股会签订的《股份收购协议》、与超市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签订的《托管协议》无效。 天客隆公司原是超市发公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2003年7月,天客隆股权被大连大商集团以1亿多元现金收购,通过收购天客隆集团92%股权,大商集团间接持有超市发34.77%股权,与超市发国有经营公司并列成为超市发第一大股东。此前,大商集团曾试图收购超市发公司的国有股及职工股。但物美成为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物美于5月5日发布公告称,先后以7366.4万元人民币收购超市发职工持股会持有的超市发25.03%股权,与超市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其中股权部分禁售期为3年,托管期为1年。此笔交易金额与物美2003年的净利润相当。 通过这一协议,物美将可实际控制超市发约59.8%股权,参与超市发的管理。 此番导致大商上诉物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那份签于4月21日的《托管协议》。通过这个协议,物美持有超市发股权远高于目前大商持有的35.82%股权;不仅如此,在托管期间,当收购条款和条件与第三者相同时,物美具有优先购买权,但前提是要经过有关国资委产管理部门批准。 在零售业内,“托管国有资产”是张文中的拿手好戏,“托管”之于物美有着深刻的影响。 据物美的公开数据,物美与国有企业成立的北京物美京西便利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物美博兰特便利店有限公司等,皆以“很小的注册资金”,用“托管方式或者合作”的方式取得物业经营权。在物美2003年香港上市时的131间物业中,有约73家的经营权是通过托管及合作等方式取得的。在与国有企业的合作当中,仅有北京物美崇文门菜市场等少数公司是以房产和土地入股,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以少量的现金入股。 张文中自称,几年来,物美连续与二十几家国有企业合作,盘活了几亿元的国有资产和300多家国有店铺网点,安置了7000多名国有职工。此过程中,张文中认为物美既帮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他把合作的企业增加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员工得到工作、物美得到发展,称为“四个满意”。 另从物美年报中可以看出,张文中通过控制多间子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物美近28.5%股权,以物美股权权益79551万元计算,目前张本人至少拥有2亿元以上的财富。 在“物美系”通过一系列运作将国有资产向私人输送的同时,“物美模式”却因“既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妥善安置国企职工”成为国退民进的优秀模式,2002年获得北京市第17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物美还于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流通领域“再就业明星企业”。 物美上市后继续大手笔的扩张是其持续高成长的主因。物美有五种开店模式:一是租赁;二是托管;三是并购;四是共同投资合作;五是连锁加盟。上市之前,物美凭借内贸部背景,利用托管的秘密武器与国有资产共舞,迅速完成原始积累,赢得对话资本市场的筹码;而上市之后,物美的持续大手笔并购扩张保证了其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其中最主要得益于物美在2004、2006年掀起的两波并购潮。同时,物美“托管国企”模式的超强盈利能力带来的股价高估值,为其从资本市场低成本融得并购资金从而增厚每股收益提供了保障。 2004年4月,物美收购了北京第五大超市—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市发”)25.03%的股权,并托管其34.77%的股权。对超市发的收购极大地扩大了物美在北京地区的零售市场占有率;同年8月,物美兼并了北京怀柔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京北大世界,形成了在北京市场的绝对优势;2004年12月,物美收购了日本大荣集团旗下的天津大荣全部连锁店铺资产,加快了在北京周边地区的扩张,并首开国内民企收购外资超市先河。 2006年,物美再度大手笔出击,先后控股北京第四大连锁零售商北京美廉美超市和国内A股上市公司银川新华百货,初步形成了以京、津为中心的华北,以银川为基地的西北,以江苏、浙江、上海为重点的华东等三个核心区域市场。 参见2004年5月24日《财经时报》报道《托管国有资产 物美赢利秘密曝光国资监管空白》、2009年7月7日《新财富》报道《物美系之迷局》 廉价收购国企新华百货 国内好多公司为了买壳上市,都要花很多的钱最后买了一个空壳。现在新华百货不仅有壳还有丰满的肥肉,如果新华百货一直开盘的话,股价早已到十元了。可是物美公司却只花6.2元一股就将新华买了。国有资厂转让为何不到产权交易所去进行呢?如此的转让方法是在让人费解。香港联交所对物美商业提出质问。物美收购新华是不正当手段。海航出的可是9.6元。没有道理物美6.2元拿下,这肯定有黑幕。听说物美出了1600万打通关系。 6.2和9.6的差价如此之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我倒是觉的9.6的价格有点道理,至少不是太离谱,在 全流通的预期下新百货的估值应该在12元左右(净值产),如果把其并购价值加上至少有百分之30的溢价,6.2元的确很离谱,也可能是物美把对价考虑进去了,给得比较多(乐观的看),否则的话,问题好像就很大了。 新华百货这些年发展的很好,经营稳健,已经占据了宁夏零售业的半壁江山,从银川市场就可以看到新华的店已经遍布了重要的黄金宝地,处于领先地位。从新华多年来的财务报表来看业绩优良,在国内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处于上游水平。 现在证券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盘从年初的1200点涨到1600多点了,新华百货从4月初被转让后停牌到现在,如果没有停盘的话其股价早涨到12元以上了。明知到新华百货的股价要涨,可是我们的管理部门却急不可待地以6.2元的地板价将宁夏最好的上市公司转让掉了,其中的猫腻值得挖掘。坚决反对国资委打着从竞争行业退出的旗号进行暗箱操作,披着合法的外衣干流失国有资产的勾当。 参见:网2006年4月12日文章《物美收购案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2019年07月07日 15:08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13630)
|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