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沃森生物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沃森生物(sz300142)>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社会听涛

$沃森生物(SZ300142)$转发东财

$沃森生物(SZ300142)$转发东财信息 真假未知 国产mRNA疫苗数据正式公布,那些疯狂追逐艾博的近百亿资金还好吗?基民jxcanF
28分钟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关注
谭卓曌 方澍晨 郑洁丨撰文
王晨丨编辑
2022年1月24日,一位制药行业的科学家、一家小型Biotech公司的创始人,在不间断进行的会议间隙,抽空研究了世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柳叶刀》旗下《微生物》公布的艾博生物(下文称艾博)、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沃森生物(下文称沃森)共同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一期临床数据。
这是中国制药界、投资界等待已久的数据。
“只看文章中 I 期临床的数据,效果并不好,第一针阳转率低。”这位科学家表示。他感到困惑的是,文章中使用的抗体单位并非国际通用的单位,需要更多的时间比对。但“阳转率”是一个硬性指标,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疫苗,第一针下去几乎没有阳转率,意味着保护效力差强人意”。
随后的多篇分析文章,不仅和上述科学家得出的观点相同,而且也指出这款mRNA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偏高。(如《说说艾博的国产mRNA疫苗一期试验结果》、《首个国产mRNA新冠疫苗I期临床披露,不良反应偏高,中和抗体差强人意》)
这已是辉瑞、Moderna发布高达90%以上保护率的mRNA新冠疫苗的一年三个月后。在过去的这一年多,mRNA 从冷门技术一举跃为困在疫情中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成为投资人、Biotech们押注的最热赛道。
而mRNA技术的诞生已有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前,一位华盛顿科学家向Ambion公司阐述mRNA的商业机遇时,这家公司告诉他:“我们看不到这个技术的任何经济潜力。”
“两年前没有人去提,当时说mRNA,人家觉得你疯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提到,由于mRNA技术风险大,以前不太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但新冠疫情的到来,给了mRNA“一战成名”和商业化落地的可能。尤其是辉瑞和Moderna,一个是国际制药巨头,一个是业内独角兽在mRNA疫苗研发上取得的进展,从资本、技术多个维度打响了这场疫苗之争,也令这个赛道有了更多可以确定的想象力。
其中,艾博和沃森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作为中国最被看好的一款新冠疫苗,被寄予厚望。
在2020年1月之前,艾博还是一家寂寂无名的公司。手握mRNA递送技术的创始人英博和几个人在一个不到200平米的实验室,就是关于这家公司所有的“家底”。
当新冠疫情把mRNA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大量资本疯狂卷入。光是2021年,艾博生物已经拿到了三轮、总计超过11亿美元融资,其中一笔超过7亿美元,刷新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IPO前单笔融资的纪录。尾随其后的斯微生物,也在这一年拿到了2亿美元的融资。深信生物、嘉晨西海众多初创公司也完成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在新冠尚未发生之前,对于这些还没有产品的公司而言,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但平台和概念,终归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一款药的研制成功,仅有技术平台和资本并不足够。
不管资本和股市多热,最终价值会伴随研究数据回归到理性的水平。
显然,他们记得半年前沃森在股市上的高光时刻:2021年5月,沃森生物公告称,将与拥有核心技术的艾博生物,合作打造第一款国产mRNA疫苗。此后,沃森股价一路上涨,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96.73元。
数据发布后,2022年1月26日,沃森在A股跌了约2个点,收盘价跌至48.84——已比5月份的高点跌了一半有余。
-01-
一期结果免疫反应弱,不良反应严重
“一直从其它渠道得知这款疫苗的进展数据,这是第一次从公开的权威渠道获知。”上述科学家说道。
中国mRNA新冠疫苗不只一家,数款mRNA路线的新冠疫苗已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由艾博生物、沃森生物和军事科学院合作开发的疫苗ARCoV,近期已进入三期临床。
1月24日,《柳叶刀》旗下期刊《微生物》发布的是这款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一期临床通常主要是小范围试验,测试安全性、耐受性和一定有效性。
这起试验采取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及剂量递增设计,于2020年10月30日至12月2日在杭州树兰医院展开。有120名年龄在18—59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入组,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或者安慰剂。
首先需要关心的是:这款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微生物》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披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发烧、头痛、疲劳或不适等。其中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但三级不良反应率偏高,主要是发热。
一名科学家在阅读全文后指出,这款疫苗的3级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疫苗。
不过,这款疫苗如今已进入三期试验。艾博生物创始人英博去年曾表示,二期临床中的不良反应已经控制得不错,三期在海外入组远远大于10000人,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
安全性之外,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款疫苗的有效率如何?
虽然只是一期数据,还是能看出不少关键点。多名研究者在阅读《微生物》这篇文章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首先,打完第一针后的抗体阳转率(即产生抗体阳性的人数)低,这说明疫苗激发的免疫反应很弱。
“一般评价一个疫苗,往往会比如说少打一针或者是降低剂量,用这样一种不太优化的条件去看它的效果。”一位疫苗研究者介绍,因此一针后阳转率是一个常见指标。
这篇文章披露,这款疫苗的第一针阳转率采用了两种方法检测。“中间那一行是假病毒测的,那一行就没有阳转。最下面这一行是真病毒的,结果是有个别的在检出线之上,但是总体上来说的话,也可以认为几乎没有阳转。”他分析。
而辉瑞/BioNTech和Modena的新冠疫苗,第一针后的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
这款疫苗的抗体滴度数据,表面上看要比Moderna和BioNtech要低不少。不过,中科院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去年公布的一个研究结果显示,用mRNA平台构建RBD疫苗和S疫苗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S疫苗诱导出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高于RBD疫苗,但RBD疫苗调动的抗体基因座比较分散,且抗体中具有中和活性的更多。也就是说,针对的病毒株种类更多。
与辉瑞/BioNTech和Modena的mRNA新冠疫苗相比,这款疫苗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抗原为RBD,这是S蛋白中负责和人体细胞ACE2结合的部分。而前者两款疫苗选择的抗原均为整个S蛋白。
考虑到ARCoV是以新冠病毒RBD蛋白为抗原,中和数据略低情有可原。
以RBD蛋白为抗原这一特性,还有其独特的优势:面对变异毒株,效果降低幅度较小。一位科学家分析,基于S蛋白设计的疫苗,应对变异株的能力会被严重削弱。而RBD更容易诱导广谱的中和抗体。在去年9月的中关村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健康生命论坛上,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秦成峰也曾提到这款疫苗面对变异毒株时受到的影响较小。他当时指出,这款疫苗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效果只分别下降了1.5倍和4倍,而辉瑞/BioNTech疫苗则分别下降了4-5倍和约9倍。
此外,本次发表的文章还将接种后的中和抗体滴度与康复者血清作了对比。这篇文章报告:15g剂量组的第二次接种,引起的中和抗体平均滴度约为新冠患者康复期血清的2倍,“表明对新冠有很好的疗效”。
但一名疫苗研究者指出,与康复者血清相比,其实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方法。因为不同康复者血清内的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差别非常大,有的可能几乎测不出,有的很高。“如果选一个康复者,血清中抗体很弱的,说我是它的多少倍,这个没有意义。”
为让数据可以比较,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国际单位 iu 来表示抗体滴度。但数名研究者都指出,这篇文章披露抗体滴度的表示单位不是 iu,和其他实验室不一致,因此无法平行比较。
-02-
艾博的运气
在2021年,艾博生物已得到巨额融资,传闻其估值已超过300亿人民币。但艾博创始人英博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刚回国时他的目标是HPV疫苗,但为其mRNA平台找投资并不顺利。
“两年前没有人去提,当时说mRNA,人家觉得你疯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由于mRNA技术风险大,投资市场上技术路线成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些方案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比如重组蛋白技术。当时很多人对mRNA技术的安全性心怀质疑,尤其在mRNA疫苗表达的蛋白特定设计的前提下,“人工组装合成的蛋白免疫源性总会更强一些,到体内更容易更会被排斥,这样就可能导致人体副反应很大。”
新冠疫苗成功之前,国外mRNA公司在传染病、肿瘤疫苗、蛋白替代疗法等,这三个赛道平均布局,但国内没有成熟的mRNA公司。直到Biotech和Moderna的新冠疫苗上市,国内很多投资人才真正认可mRNA疫苗技术的优越性。而在前年新冠疫情早期,沃森生物就宣布与艾博生物合作并向其支付研发费用,说其是慧眼独具并不为过。
2020年5月12日,沃森生物发布晚间公告称,与艾博生物共同开发新冠病毒mRNA疫苗,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并实施商业化生产。艾博生物主要负责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沃森生物主要负责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QA、QC、IND、临床研究以及NDA及商业化生产,负责向艾博生物支付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费用。
同年,艾博生物的融资之路也开始了。
早在2020年2月,艾博生物的天使轮融资由西安泰明投资基金、Pantera Capital投资,投资方获得其37.5%股权。沃森生物宣布与艾博生物合作后,后者在2020年8月又拿到了聚明创投领投的pre-A轮融资。3个月后,2020年11月5日,艾博生物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高瓴、成都康华生物等共同投资。
2021年开始,随着Biotech/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上市,艾博生物的融资被资本加大了筹码。艾博生物很快完成6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到了八月份,mRNA技术再次被热炒,艾博趁热打铁发起了C轮融资,20家国内外机构抢着给钱,知名生物医药基金基本全部到齐。融资金额超过了7亿美元。
又三个月后,艾博生物又获得了3亿美元的C+轮融资。
上一次这么拿钱的还是刚刚三地上市的百济神州。
到了这个阶段,不止艾博生物,mRNA领域的投资都已一片火热。仅仅在2021年上半年,深信生物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嘉晨西海宣布已完成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斯微生物融资2亿美元。
-03-
希望会破灭吗?
一款药物的未来不是被填充在资本的期待和散户们对不确定的预估中。1月26日,沃森股价开始回调。
这一点震动,对于去年一整年,股价如过山车般的沃森而言见怪不怪。2021年5月,沃森生物公告称,将与拥有核心技术的艾博生物,合作打造第一款国产mRNA疫苗。此后,沃森股价一路上涨,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96.73元。之后,一路下跌。
这家真刀真枪从商战血海里走出来的公司,以传统疫苗起家。但在上市后的10年多时间里,沃森选择了一条并购之路介入单抗、血制品赛道,却数次遭受波折:斥巨资收购了资不抵债的河北大安,结局是一拍两散;耗资3亿收购的山东实杰,却被卷入了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真金白银花费的11.17亿投资也打了水漂。
当沃森故事主角变成艾博生物的时候,是在冗长又刺激的资本故事面前,沃森回到主业疫苗领域的布局。
目前,沃森手握三大王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以及这款mRNA疫苗。
mRNA疫苗对于提高沃森的市场估值,甚至是进一步在港股上市融资,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2020年,因为试图贱卖HPV项目子公司上海泽润,业界怀疑沃森生物出现了资金压力。沃森的财报也显示出,无论是13价肺炎疫苗的产能扩建、九价HPV的临床研究还是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对于贱卖之说,沃森生物管理层在2021年宣布,要全力开发mRNA疫苗相关重磅产品。
看上去,这款mRNA疫苗成为了沃森生物弯道超车的筹码,也成为通过港股上市、增加融资途径的最具有说服力的重磅产品。
“这一预期被打破,沃森之后的融资之路或许不会那么顺利。”一位行业人士认为,如果后期数据仍旧不理想,这一产品就面临“流产”的风险。不过,沃森去年多次宣布将加大对mRNA疫苗技术平台的投入,一旦成熟,有好技术好项目的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产业化。
一位关注mRNA疫苗的投资人提及,在市场泡沫最高的时候,艾博、斯微这些跑得快的公司已经把钱融够了。“对它们来说,上不上市不重要,它们有足够的钱可以用。”
上述投资人担心的是,不理想的数据会导致投资者对于mRNA疫苗行业产生两个错误想法——一个是,前面已经有很多家在抢占市场了;另一个,跑在前面的公司,都遭遇困难。“这就导致了后面如果再有优秀的mRNA平台去融资的时候,可能就会受质疑。”
这是那位投资人,也是整个行业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当然,mRNA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新冠疫苗。斯微生物COO张继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提到,“Moderna、BioNTech、斯微生物,一直在做实体瘤方面的探索,在头颈、结直肠、巢等实体瘤上都进行了临床,都在和PD-1连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效果也是可观。因此,我们认为,下一个(可能问世并商业化的mRNA药物)突破的领域是肿瘤。”
据悉,艾博也开发了第二版的mRNA新冠疫苗,据说数据优于第一版。
这可能,是另一个商战故事。大家,也依然继续期待。
分享至
微信朋友圈微博
声明: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东方财富的立场无关。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2年03月30日 13:15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687)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