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中国人寿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A股>中国人寿(sh601628)> 浏览帖子
今开: @open@ 最高: @high@ 最低: @low@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额: @amount@ 换手率: @turnover@
市盈率TTM @pe@ 市净率: @pb@ 总市值: @totalShare@
Ze谦

中国平安:“深蹲起跳”的时机到了吗?

2020年全年,中国平安的累计涨幅甚至不到4%,跑输大盘至少10个点。在经历三年改革阵痛后,平安真要触底反弹了吗?

自2018年来,中国平安的新单和NBV甚至是负增长,远低于之前几年30%的增速,保险代理人在此期间也大幅减员近30%,这样的成绩在保险股中几乎是排末名。

业绩承压,中国平安在过去三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保险行业上一轮景气周期来自2013年对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放开,直到2017年134号文件落地,监管再次收紧,行业步入下行周期。

一方面,严监管之下投资理财类的险种受限,以保障为主的险种受到青睐,以“平安福”(中国平安推出的明星爆款产品)为代表的重疾险备受欢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产品加入,价格战加剧,代理人开单难度变大。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退,其中2019年15至64岁劳动人口占比跌到15年来最低,代理人的增员难度也在加大。

代理人岗位流动性过大,脱落率过高,也会影响营销队伍的质量。目前国内寿险代理人一年留存率仅31%,远低于美国的77%。

因此,中国平安自2018年下半年起,率先开展寿险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渠道上的减员增效,产品上的结构优化升级,在寿险引流的基础上,打造综合金融闭环生态圈,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

一、阵痛三年后,为什么说平安临近“拐点”了?

我们分别从三个维度自上而下来看:

1、宏观环境:复苏预期,利率上行,险企受益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预期变强,伴随的是利率上行,毕竟市场上的借钱需求又变多了嘛,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可达3.5%。

而上市险企投资资产中,债券、固收类占比一般是60%-70%,因此保险公司受益明显。

2、行业层面:又一轮“四红三黑”已过,疫情加速洗牌出清

保险行业在近20年存在“7年周期”循环形象,其中前四年高增长,后三年步入调整。而之前2018-2020年刚好就处在一个“后三年”调整期。

其实2019年之后,参与重疾险价格战的中小玩家就开始慢慢撤退,比如不再直接降价,或者干脆下架重疾险产品。而2020年疫情的冲击,会进一步加快行业洗牌出清。

3、公司层面:重新扩员积极备战“开门红”,改革红利将释放

在过去三年的寿险改革中,平安在渠道上对代理员实行“减员增效”,即减少中间代理人、淘汰低产能代理人、奖励高潜能的“优才”(平安的优才占比10%,大约10万人,人均产能是非优才代理人的近两倍),也就是在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对渠道加强管控,注重“精细化管理”,自此平安的投入效率也开始改善。

而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代理人结束下降态势,开始环比增长,而在9月份,中国平安颁布的“新基本法”中,对代理人的态度也由之前的收缩策略,逐渐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追求量质齐升。

除了重新扩招代理人,中国平安对“开门红”的策略也从过去两年的保守转向积极。“开门红”堪比保险业的“双十一”,对全年业绩影响较大,平安积极加大费用投放的态度,从侧面也体现出改革临近尾声,后续将步入红利释放期。

随着4月份的A股财报披露的告一段落,前期的“业绩驱动”个股上涨的短期逻辑会开始在5月出现一定概率的边际回落,从目前各方对于5月流动性一致预期来看,5月有可能A股市场会围绕“个股估值性价比”而出现持续的窄幅震荡走势

目前特征如下:

1)属于核心生物医药概念;2)技术形态上突破箱体,趋势向上;3)年报、一季报业绩远超预期;4)节前有大资金持续流入,爆发在即。找到(V)心信:ymq0089;注牛年即可即可深知各位小散户不易,愿意与大家分享!!

二、护城河:对比国寿,平安优秀在哪里?

首先客观来讲,中国人寿作为国企,存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能,因此无法像中国平安(无实际控制人)那样,以盈利为导向,可以聚焦中高端客户,而不是必须兼顾着大众客户。

同理,四大国有银行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招商银行则不用。

因此,平安、招行的业绩为什么比国企背景的同行要好,这个客观原因确实存在。

说完了正面,接下来开始说反面,除了社会责任因素,中国人寿为何没有平安优秀?

1、渠道:平安的减员增效vs.国寿的人海战术

在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一般都采取收缩性的策略,注重“精细化管理”提高品质,而非“粗放式”扩张堆量。何况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代理人数量也不可能再有大的增长空间。

上文说到平安率先启动寿险改革,“优才”计划的本质就是减员增效。

然而以“人海战术”著称的中国人寿,在行业调整时,仍然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继续加大费用投入量来谋求增长。

而从结果来看,平安代理人的人均产能更高,2019年平安的人均保费超过国寿和其他同行的一倍以上。

2、战略布局:平安生态闭环vs.国寿纯粹的险企

先看看国外的保险公司巨头是怎么做的,以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例: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投资集团,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到,目前保费收入占比四分之一,零售服务占比一半。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是用保险费收入导流,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投资能力做资管,投向零售服务、铁路能源等多个领域。

再来看看平安,从业务布局看,平安是国内首家全牌照综合金融集团,由保险业为核心,向银行、信托、证券、互联网金融全面发展。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类似,平安集团也是以庞大的保险业务导流,在此基础上衍生一系列金融生态闭环,反哺保险主业。

平安集团旗下,除了保险业务,还有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租赁等等,然而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并未听说“国寿银行”,“国寿证券”,对吧?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中国人寿仅仅是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不止于保险公司。

再从市场的结果上对比一下:

行业竞争格局看,2019年中国平安的保费收入市占率16.9%,与国寿的18.3%相比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市值看,平安目前约1.6万亿,高于国寿约1.2万亿。

从业绩上看,差距就更明显。2019年平安的营收约1.17万亿,扣非净利润约1400亿,国寿约0.74万亿,扣非净利润500亿出头。

因此,平安和国寿这两家保险龙头,虽然体量上相差不算特别大,但是净利润却差了将近3倍,况且2019年还是平安寿险改革阵痛的“深水期”,试问国寿的“人海战术”未来前景还能如何?

三、未来增长点

除了渠道上的代理人优化,还有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

1、产品升级:金融科技赋能

2017年平安就提出了“金融+科技”战略,未来也是依此战略闭环,从员工构成也可以看出,平安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

2、产品的结构优化:降低寿险大单品依赖度,降低利率敏感度

一方面要降低寿险大单品依赖度。据测算平安福自2013年推出以来,对公司新业务贡献占比超过40%,一旦面临价格战,对业绩影响会比较大,因此未来平安将构建“寿险+”产品体系,产品策略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要减小风险敞口,比如降低利率敏感度。由于保险的资产端70%是投向债券,利率波动影响较大,比如2020年疫情之下的利率下行,也极大影响了平安的业绩和股价,因此降低利率敏感度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比如提高长期保障型保单占比(友邦保险的做法),缩小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的久期缺口等。

四、估值:具备性价比

根据一致性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平安净利润1297.64亿元,同比下降13.15%,预测估值是12.2倍,相比近5年11.2倍的估值中枢,不算贵。参考平安在2018-2019年转型阵痛期20%-30%的扣非业绩增长,结合2020年的低基数,预计2021年业绩增速有望超过30%-40%。

有市场预测,平安为了备战“开门红”,战略性放弃2020年,将业绩潜力留给2021年,由于这样一个“低基数”因素,平安2021年一季度的增长速度会很高,但我觉得这不是核心逻辑,因为本质上是“朝三暮四”的套路,关键还是看改革红利能释放多大能量了。

$中国平安(SH601318)$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05月12日 10:1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412)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