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艾斯欧艾斯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艾斯欧艾斯(sos.us)> 浏览帖子
艾斯欧艾斯(sos.us)6.08up0.1220%取消关注+关注行情展开
股市不是我的家

2020,时间是最大的熔炉

再见,2020。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个全年热搜都不够用,「魔幻」都不足以描述的年份,我们也要来做年终总结了。

整个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到岁末年终也没能彻底与它告别,这是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恐慌与焦虑。

而在疫情之下,大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小到我们出门时随手拿起的口罩,无处不是变局,无处不在被改写。

带着这样的视角复盘2020年,新金融行业也是如此。疫情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它深刻地改变了市场格局、发展环境,以及用户习惯。

疫情造成了线下一度「停摆」,金融服务转而向线上延伸。无论机构与用户是否已经准备好,无接触金融服务都在加速向前,远程视频服务、精准营销、线上运营、智能客服……

2020年,金融科技以这样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进度。

当然,从行业内部来看,还有更多复杂的因素推动他们走向不同的命运。

总有人站在风口,总有人错失机会,总有人逆流而上,也总有人跌落云端。只是在2020年,这些变化与反转都来得更快也更猛烈了些。

时间是最大的熔炉,没有谁能躲过它的考验。

1

P2P落幕:甚至不能唱一首挽歌

2020年,中国再无P2P。

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的扭转。「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我们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一个行业从诞生到死亡,13年的发展历程,不过寥寥数语就被带过。

中国的P2P行业曾是「造梦者」的天堂。

2015年底,宜人贷上市时,《南方人物周刊》在封面文章《重返华尔街》的开篇写到,「一群出身华尔街的中国人,带着一家中国创新公司登陆纽交所,一个时代的金融变革力量正在崛起」。

彼时,技术、市场、资本、政策都为「造梦者」们铺平了道路。国内市场上,各大城市接连出台互联网金融支持政策,VC热情高涨,「美国偶像」Lending Club上市后市值突破百亿美金。

P2P行业也曾是「追梦者」的圣地。

从2017年开始,新金融行业正式开启了IPO超级周期,信而富、趣店、乐信、拍拍贷、小赢科技、和信贷……越来越多以P2P业务起家的公司登陆二级市场,完成了大多数创业者的敲钟梦。

但如今,P2P行业只剩处置存量的「打工人」,一边催回款,一边花样百出地消化投资人们的债权,并且抱着最后一丝期待——是否还有可能转型求生(传送门:《等待上岸的P2P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2P已死。

这不止意味着一个曾经有着3万亿规模的行业退出历史舞台,更是一种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否定式的行业进化——金融创新不能以这种方式进行,它的发展只是一段行业走过的「弯路」。

只是我们交出的学费太过昂贵。

放眼全球,P2P也在成为历史。今年1月,英国P2P金融协会(P2PFA)正式宣布关闭,zopa、Lending Club等老牌平台们相继转型成为数字银行(传送门:《P2P全球阵亡》)

在中国市场,P2P的存量消化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甚至不能为它唱一首挽歌,我们只能记得它来过。

2

无限整改:金融监管没有例外

2020年,金融科技监管精准到点,拳拳到肉。

P2P落幕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

7月17日,「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官宣,这个已经发展了十多年、高达数万亿规模的业态终得正名(传送门:《互联网贷款13年:一部金融科技的上位史》),文件对于互联网贷款的含义、边界,以及「助贷」的规则都做了清晰的界定和说明。

不得不说,「办法」出台的时机也选的巧妙。

一方面,「疫情」之后,无接触贷款的发展正当其时。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整治和规范也让互联网贷款市场经历了一轮「大洗牌」。网贷平台彻底淡出舞台,金融科技巨头占据绝对优势,而新锐的流量巨头也是来势汹汹。

「办法」既给予了互联网贷款,包括助贷模式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又保留了随时干预和调整规则的可能。努力在创新包容和审慎监管之间找平衡,监管也是用心良苦。

很快,监管部门又扣响了扳机,直接瞄准贷款业务的生命线——利率。

8月20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根据新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将按照LPR(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为标准,取代原来「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

按照说明,民间借贷是除以贷款业务为业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以资金的出借及本金、利息返还为主要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传送门:《民间借贷利率「地震」》

金融机构不受影响,板子还是打在非持牌机构身上。只不过截止到目前,新规定的影响范围有多大、如何调整都还尚未有论断。

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上市平台在季报和年报中,不断强调平台的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调,当然为了匹配风险与收益,其营销策略、服务人群也都趋于保守和审慎。

监管的精准出击不止停留在业务层面,而是整个市场。继去年「bigtech」成为热词之后,今年,针对巨头的监管政策也逐渐明朗。《传送门:《金控新规「靴子」落地》)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4号,以下简称《金控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3

全面转折:蚂蚁IPO暂缓「后遗症」

一辆在高速公募上疾驰的汽车突然熄火会怎样?

可能不止停车、修车、重启这么简单。

如果把蚂蚁集团看作这辆疾驰的汽车,它先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IPO进程——将在科创板与港股同步上市,冲击2.1万亿市值,并推出了5只蚂蚁「战配基金」保驾护航。

而在11月5日上市前夜,一切戛然而止。

在此之前,无限整改中的新金融行业至少还拥有以时间换空间的可能——慢慢消化新规实现软着陆,蚂蚁上市暂缓之后,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

2020年11月2日,一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蚂蚁金服的舆论浪潮同时刷屏。

在跨区展业、注册资本、杠杆比例等核心问题上,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下简称「网络小贷公司」或「网络小贷」)的合规门槛大大提升。(传送门:《网络小贷十年沉浮》)

整个征求意见稿中,仅「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一项就意味着很多机构待补的资本金缺口高达百亿,甚至千亿。

即便是头部巨头,这也是难以承受之重,何况还有更多中小玩家,能够满足新规要求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这还没完,监管的这把火从借贷产品蔓延到了更广处。

12月18日,支付宝主动下架了其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紧接着,理财通、京东金融、陆金所、360你财富等10家平台已下线存款产品。(传送门:《互联网存款「熄火」》)

很快,央行披露了与蚂蚁二次约谈的情况,也顺便披露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整体思路:

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一场覆盖面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的整改即将到来。

一辆疾驰的车突然熄火时,不只身后的车也要停下来,整条路可能都要重修。

4

正门大开:「新物种」穿越「新周期」

在无限整改与监管不断收紧的2020年,持牌机构的进击之势不可忽视。

坦白讲,2020年不止有疫情一只「黑天鹅」,美国大选、英国脱欧,阴晴不定的国际政治与社会局势无一不是定时炸弹。

在周期中起伏,是金融业的宿命;能够经历周期考验,是机构的能力;而为之付出学费,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以银行业而言,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无数次黑天鹅事件、周期波动与历史转折之后,他们适应环境、捕捉机会的能力从来都不可小觑。

到2020年,中国信用卡行业已经步入第35个年头,期间历经数次沉浮和变迁。从闭眼狂奔到精细化运营,再到移动支付时代的失落与追赶,这是中国银行业中最早与国际接轨的板块,也是最先发力线上、应用科技的领域。(传送门:《1985-2020:中国信用卡大革命》)

2020年的疫情之下,环境再度生变。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报告》,2020年一季末,全国信用卡贷款余额 7.26 万亿,在全部贷款中占比 4.4%,分别较年初下降 3300亿和0.4个百分点。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零售信贷大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信用卡贷款规模一直处于上行车道。上一次季度环比下降是2012年一季度,规模收缩609亿,疫情「黑天鹅」的威力可见一斑。

横在信用卡行业面前的是一个「既要、又要」的难题:既要恢复增长、保持盈利能力;又要控制风险、防止不良反弹。

但是在今年的市场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新的运营方式与增长亮点(传送门:《信用卡市场杀出一匹「黑马」》)——2年时间,美团联名卡发放突破1000万;

同时,也看到了信用卡在更努力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重塑与年轻人的连接。(传送门:《抢占Z世代:信用卡如何「攻入」B站?》)

如果放眼整个零售银行发展就更是如此。

2020年上半年,招行零售AUM总量达8.26万亿,半年增长7692亿元,增速超过10%,「零售之王」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传送门:《零售之王的崛起、周期与宿命》)

与此同时,持牌机构中的「新物种」们也在加速进化。

消费金融公司们则在今年迎来了市场和监管的红利期,丰富融资渠道与资本补充方式、降低拨备,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传送门:《复盘消费金融2020》)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牌照「大开闸」,今年已经有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在内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

到年底,又有两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收获牌照。

12月11日、21日,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公告称,收到银保监会批复,获准筹建直销银行。这距离第一次发出这类牌照已过去了近4年。(传送门:《中国还需要一家新银行吗?》)

在2020年的尾声,「新物种」的扩容、新市场玩家的到来或许是这波澜起伏一年最好的句点。

既然时间是无可逃脱的熔炉,那么就把一切希望与未来都交给时间吧。

———— 一个彩蛋 ————

在2002年的最后一天,我收到了跟前同事董云峰合著的新书「伟大的叛逆」。因为我们都很关注新金融行业,起意只是想一起整理一下这几年发生的热门事件和话题,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纪念。

没曾想,赶上了「黑天鹅」频发的一年。

抛开疫情影响等外部环境的巨变,新金融行业的经历也是极其「魔幻」。作为一个媒体人,行业观察者,一方面庆幸自己得以见证如此精彩纷呈的行业变迁。另一方面又留下了一些遗憾,很难将最新的变化尽数呈现在本书中。

虽不完美,但是最真实的记录。

发展至今,新金融这一概念已经不是几家机构或几种模式可以概括。科技之于金融、金融之于商业的改变一直在发生,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所谓「新」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新金融」,90年代的ATM机、2000的电话银行、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支付……就如本书开篇所写,一代人努力缔造的新金融传奇,终究会成为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

但这也是每一代人不竭创新的动力。

感谢万建华先生为本书做序,在中国金融业里,他是少有履历横跨银行、证券、支付,以及监管等多领域的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参与创办新机构最多的人之一,我想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来阐释「新金融」这个命题。

我们深知,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一本书可以记录的只是一个片段、一个切面。本书只是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来呈现过去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希望大家从从不同的维度来了解这个阶段的「新金融」,仅此而已。

正式发售会在元旦之后,欢迎大家多多支持。

—— 推荐阅读 ——

1985-2020:中国信用卡大革命

网络小贷沉浮录:从盛世狂欢到大厦将倾

担保业之殇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xinfinance@126.com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01月04日 16:4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86)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