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社区 社区投诉 返回可口可乐您当前的位置:新浪股市汇 > 美股>可口可乐(ko.us)> 浏览帖子
可口可乐(ko.us)6.08up0.1220%取消关注+关注行情展开
大石ngzny

酒high深度 | “以史为媒”,茅台讲的故事里藏着哪些致富密码

7月23日,贵州茅台的股价还在下跌。年初至今,该公司股价下跌4.01%。相较2月初2608.59元/股的高点,更是缩水27%,市值蒸发8900多亿,相当于三个洋河股份,两个山西汾酒。

然而,消费市场上,飞天茅台的价格并没有在年初冲上3000元/瓶高地后示弱,而是一路走到了今天接近3700元/瓶的新世界。

事到如今,你会发现,茅台酒的价格与茅台资本市场的表现,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关系不大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二者仍然存在共同的默契——茅台信仰。

今天,酒讯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支撑茅台信仰的一大重要支柱——茅台文化。

01

以“贵”为界

茅台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从它的特性中能窥探一二。学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曾在《茅台酒的文化象征》一文中提到,像所有50度以上烈酒一样,茅台扭转了权力场的角色关系,并重塑着所有饮者的公共面容。与此同时,茅台酒自身,也成了中国酒桌政治的芬芳隐喻。

更直白一点,茅台被选择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符号。在旧时代,它是一种民族指数,用以表达农业文明进化的深度;在特殊的革命时期,它是权力指数,用来衡量饮者地位及特权的高度;而随着“中国模式”的消费时代的降临,它演化为贪腐指数,用以测量官场和商界“亲密合作”的广度。茅台酒的这种语义变迁,是社会演化的一个侧影。

这是朱大可在2011年发表的言论,距离现在已经时隔10年时间,尽管部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消费市场环境,但基本可以一窥某一个时间的茅台文化特征——政治和权力。这一文化属性,给了茅台一个很高的起点——财富实力的象征。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今天的茅台酒,尤其是飞天茅台以及茅台更高档次的酒,并不属于广大消费者。

茅台一年的产能是5万吨,如果这些酒全部用来生产飞天茅台,是1.06亿瓶。全国人民14个人抢一瓶。但实际上,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剩下的25%左右,有的在陈放过程中挥发一些,有的留作以后勾酒用。且不是所有的酒都用来生产飞天茅台,因此,有人得出结论:一瓶飞天茅台,肯定是超过14个人一起抢。

但这并不完全准确,“14个人抢一瓶飞天茅台”是建立在全民饮酒且需求是茅台酒的情况。一瓶出厂价1499元、市场价接近3700元的酒,在部分地区,已经相当于一个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水平。

以高价为界,飞天茅台本身就存在消费能力划分的。这就是刚刚我们提到的茅台文化的特殊属性——财富实力象征。高价茅台酒的消费定位本就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商务、送礼以及高净值人群的日常消费。尽管茅台官方和市场都在呼吁,让平价茅台走进平常百姓家,但市场价格与这个夙愿背道而驰,也正因为如此,飞天茅台的刚需消费者并没有这么多。

02

催生“一瓶难求”

聊到这里,有知心看官总结:茅台文化的精髓就是一个字,贵!总结不无道理。但这贵,是结果,本质上应该是稀缺且珍贵。而这正是一步步文化营销所造就的结局。

说到茅台文化,很多人想到的是它常讲的故事:宣传巴拿马拿金奖之事,并将砸酒坛引评委的故事大肆宣扬;通过讲好茅台是第一国宴用酒,来打造“国酒”这一形象;将茅台只能在茅台镇里生产的概念广而告之。

这些故事,讲的是茅台的质量,讲的是茅台的身份,讲的是茅台的稀缺。

企业以文化为媒做营销的案例有很多,可口可乐和圣诞老人的营销堪称经典。说到圣诞节,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应该是圣诞老人吧?圣诞老人最早的形象各式各样,穿着绿衣服,高而瘦,或者类似于精灵的多种形象。我们最为熟悉的白胡子红套装的慈祥老人这一圣诞老人形象,则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新形象,后期通过在广告中不断强化和洗脑,将其统一成了世界通用。

随着品牌的扩张,可口可乐所树立的圣诞老人形象也不断地在消费者心中传播深化,圣诞老人逐渐成为了可口可乐的非官方标志形象,以至于在后期,当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广告中进行交战时候,百事可乐还曾借用圣诞老人的形象来讽刺可口可乐:2011年百事推出了一支TVC在全美引起轰动,片中已经为可口可乐服务了80年的圣诞老人突然选择喝百事可乐,而他声称现在是夏季度假,不是工作时间。

可口可乐借“圣诞老人”,目的是打造人性化品牌。最终实现用一种文化力量俘获更多消费者的心。

白酒的文化营销则没有快消品文化营销这么欢脱和具象。但同样在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接受了它的形象。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峻对酒讯分析表示,茅台的文化符号、文化载体的定位非常清晰。它早期通过“国酒”的形象,成为中国白酒的代表,这是一种非常强大、非常特殊的文化,这种商政的高端白酒领导品牌,在后续发展成不管是在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就是高端精英人士的专属白酒。

正是这一文化符号,一步步将茅台酒推到了“一瓶难求”的高奢圈。在圈内,它的特定消费人群会以消费茅台酒体现出身份和地位,在圈外,茅台酒成了突破圈层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哪一种,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度都大大降低。

这就好像,女性朋友知道LV就是一个包,但是还是愿意花几个月工资买上一只。贵不是问题,核心在于匹配一只LV包的人,她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阶层跨越。正是抓住了这种心态,渠道端的茅台才会滋生出囤货居奇的利益夹缝。而在消费升级、酱酒热的催化下,这条缝越来越大,滋生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03

拧巴的茅台

今年3月,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个人社交平台力挺茅台走高端路线,并直言,“茅台酒是未来中国最可能走向世界的奢侈品牌之一,以后国外售价可以考虑是国内2倍。”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具有稀缺性、持续提价、收藏价值、品牌心智、产品毛利率高等特性,品牌溢价效应强大。

而在市场流通中,茅台正好兼具以上特点。而茅台超过90%的毛利率已经实力碾压LV集团60%左右的毛利率。从现实来说,茅台其实已经属于奢侈品了,只是这层窗户纸没有完全被捅破。

但近年来,茅台公司在走奢侈化路线上的抉择,一直很拧巴。从价格上来看,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是对消费者财富实力的要求,而非对茅台酒自己的要求。

这股拧巴劲儿,仍然源自它的文化基因。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摔杯闻名之前,茅台酒只是署商贩盐归程的一种免于空载的回头货,这是茅台走出山野小村的开始。而后的三渡赤水让茅台酒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后来茅台酒的发迹埋下了伏笔。

著名作家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写道:“因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用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缺医少药的战争时期,茅台酒的消毒功效,确实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茅台酒也因此与红军结下不解之缘。

茅台的根里,是带着艰苦的。但从文化的锻造上,茅台又不断在加强其稀缺性、价值回归的概念——不断为它贵得理所应当做舆论心理建设。但什么时候做好建设,还是个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机构和大v们都在高呼茅台涨价,但酒讯从茅台处得知,目前内部并没有提价考虑。

茅台的优秀是肉眼可见的。资本市场的A股之王,消费市场的酒神都是证明。业内外模仿茅台的品牌永远在来的路上,但却没有一个超车,甚至连茅台自己都超越不了——消费市场,除了飞天茅台在内的少数爆款产品,茅台的系列酒处境并不算雄霸天下,尤其是在酱酒热下,替代品随处可见。更别说其他的品牌。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峻对酒讯分析表示,茅台文化成功的核心在于历史经历,从长征到国宴,再到领导人们的赞许,这些历史都是无法改变和复制的。而它借此成为高端商政精英人群的待客之道,这个地位一旦抢占了,很难被模仿、很难被超越的。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

2021年08月02日 00:23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50) |
分享
| 收藏 | 回复(0) | 举报
新浪推荐
本社区信息

版主:

我要做版主
其他服务
如果你使用中遇到困难请联系,@新浪股市汇